▣ 文艺漫谭
✦ 微观叙事中的生命哲思
——当代汉诗对落日母题的重塑
□ 童 年(安徽)
诗人流泉的《落日颂》以“不颂之颂”的姿态,完成了对古典落日母题的现代性改写。当王维笔下“长河落日”的雄浑、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怅惘成为镌刻在文化基因里的审美记忆,流泉却用蚂蚁、公交、白头发等日常碎片,拼贴出一幅消解崇高、却更接近生命本真的黄昏图景。这种改写绝非对传统的割裂,而是在对话中寻找新的诗意支点——正如水底那枚“拖不动的金币”,既延续着落日作为“时光瑰宝”的隐喻,又以“沉潜”的姿态,宣告了现代诗歌对“日常神性”的发现。将其与古典落日诗并置解析,便能在审美范式的差异中,触摸到诗歌从“观物言志”到“即物显心”的演变轨迹。
一、意象体系: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叙事的转向
古典落日诗惯以宏大意象承载宇宙意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天地为幕,将落日置于广袤时空坐标系中,凸显自然伟力与人类渺小的辩证;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以落日为时间标尺,借自然现象喻指人生境遇,意象虽简却暗含历史兴衰的隐喻。这类作品中的落日始终是核心意象,其他景物多为烘托其崇高性而存在。
《落日颂》则彻底打破了这种中心化结构。诗人以"一队蚂蚁"起笔,将镜头直接对准最卑微的生命,随后乡村公交、抬腕看表的人、野地狗吠、风中吆喝等日常元素次第登场,落日直到第七节才正式亮相,且始终与"白头发""白鹭""流水"等意象平等共存。这种去中心化的意象群,恰似当代信息社会碎片化的生活感知——没有绝对主角,只有相互映照的存在。
值得玩味的是"水底下一枚浑圆的金币"这一收尾意象。古典诗中"落日如金"的比喻(如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多指向视觉的辉煌,而流泉将"金币"沉入水底,使其成为不可触及的存在,既延续了"落日如金"的传统喻指,又赋予其现代性的荒诞感——美好事物始终在场却无法拥有,恰如当代人对时光的全新认知。
二、时间感知:从线性流逝到多维交织的重构
古典诗歌对落日的书写,始终遵循线性时间观。"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的"尽"字,"落日故人情"(诗仙李白)的"故"字,都强调时间单向流逝的不可逆性,落日作为时间节点,往往触发对往昔的追忆或对未来的忧思。
诗人流泉在诗中构建了多维时间场域。"有人抬腕/看了看时间,逆时针"一句,打破了物理时间的线性秩序,"逆时针"不仅是动作描写,更暗喻心理时间对物理时间的颠覆——在黄昏的静谧中,人对时间的感知不再受钟表刻度束缚,而是呈现出回溯性的流动。这种时间观与普鲁斯特"非自主记忆"的现代性体验形成呼应,使诗歌超越了古典的伤时感怀,抵达对时间本质的哲学思辨。
此诗中,白鹭"一次次,拖住/流水"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多维性。流水象征物理时间的持续向前,白鹭的"拖"则代表生命对时间的抗争,这种"拖不动"的张力,恰如古典诗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永恒困境,但流泉以更具象的动作消解了其中的悲情,代之以一种平静的认知——接受时间的不可逆转,却依然珍视抗争本身的意义。
三、抒情主体:从宏大自我到隐匿个体的转换
古典落日诗中的抒情主体多为"大我",即使是个人抒情,也往往上升到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以落日烘托悲壮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借落日抒发边塞豪情,抒情主体始终与集体意识相连。
《落日颂》中的抒情主体则呈现出"隐匿性"。诗中虽有"有人抬腕"的具象人物,但未赋予其明确身份,这种匿名性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的缩影。"晚霞映照一根根匍匐的白头发"将衰老的个体置于自然背景中,既没有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夸张悲叹,也没有苏轼"人生如梦"的旷达超脱,只是平静呈现生命与时间相遇的瞬间,这种"零度抒情"恰恰是现代诗歌的典型特征——不刻意升华情感,而让生活本身说话。
这种转换背后,是审美范式的更迭:古典诗歌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当代诗歌则更注重"情境并置"的张力。流泉将蚂蚁、公交、狗吠等与落日并置,不强行赋予其象征意义,而是让受众在意象的碰撞中自行体悟,这种留白艺术,使诗歌的解读具有了更多可能性。
从王维的"长河落日"到流泉的"水底金币",落日意象的变迁折射出诗歌美学的时代演进。《落日颂》以当代性的多维视角重写经典,既保留了中国诗歌对生命与时间的永恒叩问,又以日常化的书写、多维的时间观和隐匿的抒情主体,为这一古老母题注入新的生命力。在这首诗中,受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幅黄昏图景,更是一个民族在当代全球性语境中,对存在本质的持续凝视。
❂ 点评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 附 诗人流泉的原创诗歌作品《落日颂》
✦ 落日颂
□ 流 泉(浙江)
一队蚂蚁
从树篱下经过。几辆乡村公交载着一些人
缓慢的
消失在国道线尽头
有人抬腕
看了看时间,逆时针
方向里,一排狗吠,在空旷的野地升起
风,落下来
风中一连串吆喝,落下来
落日,悬垂
在西边山尖尖上,迟迟不肯
落下
绯红的脸庞,晚霞映照一根根匍匐的白头发
河滩上,一只白鹭
与另一只
形成默契。它们,在夕光中
一次次,拖住
流水
拖不动的,是水底下一枚浑圆的金币
❂ 诗人简介:
娄卫高,笔名流泉。1964年5月生于浙江龙泉,祖籍湖南娄底,现居丽水。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也是丽水学院客座教授。娄卫高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1986年发表诗歌处女作,后曾停笔一段时间,2007年下半年重新回归诗歌创作。他先后在《诗刊》《十月》《星星》《北京文学》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且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其著作颇丰,著有诗集《白铁皮》《砂器》《在尘埃中靠近》《风把时光吹得辽阔》等,还主编了《丽水诗典》等。他的作品荣获了全国首届大观文学奖、瓯江文化奖等多个奖项。此外,他还是电影技师,属于丽水市“四个一批”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