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呼"同志"之称的寄语
作者:李葆春
2025年7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金台的随感《称呼与风气》一文,呼吁"同志"称呼重归社会主流,弘扬淳朴风气。我双手点赞欢迎——同志称呼中蕴含的真情实感,值得我们共同追求和颂扬。
同志一词的溯源,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为一致,"志"为心意,合起来可理解为"心意一致"。明代大儒王阳明视"同志之友"如"日相规切",认为唯有那些拥有共同理想追求、向着一致奋斗目标前行的人,才能真正相互激励、彼此警醒。民国时期,孙中山在《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1921年党的"一大"至今,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始终明确:党内一律称同志。
回顾党的历史,同志之称凝聚起五湖四海志同道合者的无穷力量:大革命时期,同志的旗帜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抗日战争时期,同志的纽带将中华儿女紧紧系在一起,最终迫使东洋鬼子屈膝投降;解放战争时期,同志汇聚的汹涌浪涛以排山倒海之力,把蒋家王朝赶到了孤岛上;建国初期,同志的强大凝聚力,将"一穷二白"的旧貌扔进历史洪流,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让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文化日益多元,同志的称呼在一些场合和领域逐渐淡化,甚至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带着功利色彩与等级观念的称谓——"老板、老总、老大"花样百出,"美女、小姐、头儿"叫得脆响。这种乱象,如同给人们套上等级的枷锁,否定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堪称"古为今用"中取其糟粕、弃其精华的典型。
人与人交往中的称呼,看似小事,实则是丈量社会人格平等的标尺,是检验等级观念的试金石。对党员干部称"老大、头儿",无异于为权力筑起护城河,让群众望而却步,不仅消解了领导与群众间的温度,更拉远了公仆与主人的距离。
为此,我愿高呼那穿越时空的宏音:"同志们好!"我愿重述孙中山先生的心声:"同志仍须努力!"
写于2025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
李葆春,一位有着4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曾三次立三等军功,在职任主官时,荣获军、大军区、全军“先进单位和个人”;是一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是一位古稀有余的老人。退休后,喜爱上文学写作,印刷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人生无悔》和文学作品集《心潭清浅》,在"嫩江文学"微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任"嫩江文学"大连分社社长,虽受耳聋、眼花、脑梗的困扰,仍老骥伏枥,在文学写作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