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门风烈杨家魂》
作者:杨廷付
雁门关的风,总带着些古战场的铁锈气。秋深时,长风掠过长城垛口,如千骑踏雪,恍惚间似有金戈相击之声从历史深处传来——那是杨家将的战歌,在三关内外回荡了千年。
杨业勒马的身影,该是嵌在雁门关上的一块丰碑。这位被契丹人称为“杨无敌”的将军,总爱站在烽火台最高处,看云卷云舒。他掌中长枪挑落过多少胡骑?史笔未详,只知陈家谷口那一战,他率孤军死战,刀光映着月光,马蹄踩着烽火,最终血染李陵碑。彼时朔风哀号,如泣如诉,把“忠”字刻进了杨家的骨血里。
佘太君的白发,是三关最凛冽的雪。她收起丈夫的断戟,又将七子一一送上疆场。中军帐里,她以白发簪缨,对着军事图彻夜不眠,烛火在她眼角的皱纹里跳动,像极了年轻时陪丈夫看的雁门星火。当噩耗一次次传来,她没让泪水打湿帅旗,只是把“杨”字大旗攥得更紧,让那抹猩红在北风里猎猎作响,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力量。
最动人是杨门女将。红妆换甲胄,钗钏化锋镝,她们本是深闺里的月光,却在国难当头时,活成了战场上的骄阳。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裙裾扫过狼烟,绣鞋踏碎敌营,那杆梨花枪挑开的,何止是辽兵的防线?更是千百年对女子的偏见。十二寡妇征西,黄沙漫过她们的鬓角,却掩不住眼里的光——那是杨家将的光,从杨业传到佘太君,再传到这些女子身上,从未熄灭。
如今雁门关的烽火台早已长满青苔,可每当风过处,仍有金戈的余响在石缝间流转。那故事早被时光酿成了酒,藏在关楼的砖缝里,饮一口,便醉倒在杨家将的忠勇里。
你听,那风里有杨业的战马嘶鸣,有佘太君的白发与大旗共舞,有穆桂英的梨花枪挑落的星辰。它们从未随岁月远去,只是化作了雁门的明月,三关的晨霜,化作了每个华夏儿女血脉里的滚烫。
这滚烫,是寒夜里的炭火,是迷途中的北斗。每当有人站在关下仰望,总会看见那杆“杨”字大旗在历史深处猎猎作响,像一声无声的召唤——召唤着那份“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那份“百折千回终不悔”的担当。
于是,千百年后的风里,仍有无数身影追随着那面大旗,朝着烽火最烈处走去。他们或许不姓杨,却都带着杨家将的魂,在岁月里,在山河间,生生不息。
2025年7月19日
作者简介:杨廷付,男,汉族,出生于1966年1月,修水人。田间劳作间隙握笔,以粗粝手掌写乡土记忆,处女作初投报刊,字里行间浸着泥土味的文学梦。《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