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钟说说
初伏(头伏)及为啥吃饺子
今天7月20日是本年的初伏日,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再简说说头伏(初伏)为啥要吃饺子,头伏(初伏)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但也不都全是,北方的风俗是吃饺子,长沙就吃鸡,其它地区有吃热面等不同的民俗,但是吃饺子的地区比较多。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沒有过去,压制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至后第三庚日进入伏天,是头伏第一天,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是元宝,是金,金宝长伏,头伏吃饺子谐音就是“元宝藏福”,为此吃饺子民俗传到如今,另又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还有以前头伏日子也要去祭祀,祭品就是饺子。在有我记得古代以十二种花搭配农历十二个月,荷花配六月。宋人杨万里曾唱“接天莲花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此说今日头伏也是观荷花之日,也是头伏的民俗。
借此日,再写意几句初伏。
吉林绿树让夏凉
北山倒影入湖塘
神清气爽心飞扬
满眼繁花处处香
阳光西落月亮上
荷花送香蛙声响
绍钟写意知音赏
祝友初伏都舒畅
好了,就写谈这些了,别忘了今日吃饺子,酒足饭饱后要去观荷花啊!会增加人的生活多彩烂漫。
二古越新章
文学艺术的四秩风华
文/张绍钟
在吉林市江南建华文体中心,一场以文字与音符交织的盛会——“古越原创作品演颂会”,为古越40年文学艺术征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及新书发行,承载着这片土地上文学艺术的深厚积淀,在演颂会中被激情演绎,焕发出熠熠光芒。
四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挥,对古越文学艺术而言,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每一步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梦想。扎根于古越大地,汲取着这片土地的养分,用诗歌和音乐描绘着生活的百态、时代的变迁。
演颂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当灯光亮起,朗诵者们深情的声音响起,41首原创诗歌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听众眼前徐徐展开。这些诗歌,有的描绘了古越的山川湖海,那巍峨的山峦、奔腾的江河,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有的则聚焦于平凡人的生活,那些琐碎的日常、真挚的情感,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化作温暖人心的诗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而11首原创歌曲的奏响,更是将演颂会推向了高潮。旋律或悠扬,或激昂,与诗歌完美融合,赋予了作品更强大的感染力。当歌手们用动人的嗓音唱出那些饱含深情的歌词时,现场的观众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有的歌曲以古越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入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如婉转的丝竹之声、激昂的锣鼓节奏,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有的歌曲则表达了对时代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正能量,让人们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这40年的文学艺术征程中,古越的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们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旋律,记录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人民的心声。从对历史的追溯,到对现实的思考,再到对未来的畅想,他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展现了古越文学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新书是这40年文学艺术成果的结晶。书中的每一首诗歌、每一段文字,都见证了创作者的成长与蜕变。它不仅是个人创作生涯的总结,更是古越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这场演颂会,则是对新书最好的诠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古越文学艺术的魅力。
“古越原创作品演颂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古越40年文学艺术征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更是开启了新的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古越文学艺术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此次演颂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古越文学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吸引了更多人对古越文学艺术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片土地上蕴含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无限创作潜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古越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承中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古越的文学艺术传奇,让古越的文学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张绍钟赋七律贺古越
四十年艺路暨演颂会圆满
四十耕耘砚底春,古越风华自不群。
笔绘山河皆入画,声传今古总含真。
台前演颂情难尽,座上欢腾意更亲。
且看征程新景阔,再挥椽笔写嶙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