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 第五天,“延安的故事”红色研读主题活动温情落幕,延安大学、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以生动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那段烽火岁月,让红色基因在童心中持续扎根。志愿者们打开电脑,播放精心剪辑的红色纪录片片段:从延安窑洞的煤油灯,到南泥湾开垦的锄头;从红军战士的草鞋,到军民共跳的秧歌……画面与解说交织,志愿者适时停下讲解:“那时没有足够的粮食,叔叔阿姨们就自己种地,这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呀!”孩子们盯着屏幕,小脸上满是认真,有孩子举手问:“他们冬天也穿这么薄吗?”志愿者温柔回应:“是呀,但他们心里装着让大家过好日子的信念,就不觉得冷了。”故事里的初心传承。
“谁听过张思德的故事?”延安大学志愿者抛出问题,随即用童趣语言讲述这位为人民服务的战士事迹。讲到“他把烧炭的岗位当成最重要的事”时,志愿者蹲下身问:“你们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帮妈妈扫地”“好好学习”“保护小伙伴”……稚嫩的答案里,藏着对责任的朴素理解。随后的“红色故事接龙”中,孩子们接力复述听过的延安故事,志愿者就笑着提示:“还记得那个在雪地里送鸡毛信的小英雄吗?”在互动中,革命先辈的勇敢与坚守,悄悄融入孩子们的认知。
活动结束,周雪琴会长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别害怕,像延安故事里的英雄们那样勇敢;也要学着乐于助人,关心身边的人,就像志愿者哥哥姐姐关心你们一样。(记者: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