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殿堂卢浮宫
作者 戴冠伟
参观卢浮宫是我巴黎之行的必选点位,其实,在两天前塞纳河的游船上就已经见到了它的倩影,特别是它与我们中国藉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更让中国人备受鼓舞。先生参与了卢浮宫全部现代化改造规划,并亲手设计了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玻璃金字塔入口,其造型既现代又与古典建筑和谐共存,成为现代艺术与传统结合的典范。有着这样的背景,我作为千千万万游客里的中国人自然腰杆挺得更直,底气也增加了许多。
卢浮宫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建筑博物馆。它的核心始建于12世纪末的防御城堡。 标志性的柱廊、精美的雕塑、对称的布局、巨大的窗户,无不彰显着法国古典建筑的庄重、秩序与辉煌。在80年代的改造中,卢浮宫面临的核心问即如何解决庞大客流、理顺参观流线、并为地下空间引入光线?贝聿铭的方案大胆而精妙,在古老的拿破仑庭院中央,建造一个玻璃与钢结构的透明金字塔作为主入口。 金字塔的现代几何造型与古典宫殿形成鲜明对比却毫不冲突。玻璃的透明属性消解了体量感,让金字塔仿佛悬浮空中,不遮挡建筑的视线。它像一颗切割的钻石,反射天空和周围建筑的光影,也成为一件动态的艺术品。
位于地下拿破仑大厅的卡鲁塞尔商廊上方,有一个倒置的玻璃小金字塔。它与主金字塔形成奇妙的呼应,同时将光线引入更深的商业区域。阳光透过正金字塔,再经由倒金字塔折射形成独特的光影游戏,是贝氏设计中又一充满巧思的亮点。卢浮宫藏品浩瀚如海,它们与宏伟的建筑共同构成了卢浮宫的灵魂。
《蒙娜丽莎》 当属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名画”。 画主人那神秘的微笑、柔和渐隐的轮廓技法、深邃的背景、以及画中人仿佛能跟随观者移动的目光,共同构成了其永恒的魅力。画家达·芬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妙捕捉登峰造极。站在她面前,你能感受到那份穿越500年的、直抵人心的宁静与深邃。作为中国人,欣赏时亦可联想中国宋元山水画对意境和气韵的追求,东西方大师在捕捉“神韵”上或有异曲同工之妙。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古希腊雕塑的巅峰之作,世界最著名的雕塑之一,位于德农馆的显要位置。 尽管头部和双臂已失,但女神迎风立于船首的姿态充满无与伦比的动感与力量。湿贴的衣裙仿佛被海风劲吹,紧贴身体,展现出优美的曲线和肌肉的张力。其昂扬胜利的精神,与贝聿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世界认可的玻璃金字塔项目,在精神内核上遥相呼应。
《米洛的维纳斯》是 另一件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爱与美的女神象征,位于叙利馆底层古希腊雕塑展厅。作品 以经典的S形曲线、均衡的比例、宁静高贵的神情和残缺却更具想象空间的美而闻名。雕塑展现了古希腊艺术追求理想化人体美的最高标准。其永恒、静谧、和谐的美感,与卢浮宫古典建筑的庄重气质完美契合。
穿梭在卢浮宫,走过古老的石墙、穿过华丽的长廊,仰望装饰繁复的天顶画,你是在与法国王室的辉煌历史对话。站在玻璃金字塔下,感受阳光洒落,看着它映衬着古老的宫殿立面,你是在见证贝聿铭先生卓越智慧和东西方文化成功交融的奇迹,这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卢浮宫,本身就是一件由石头、玻璃、光影和无数艺术灵魂共同构筑的史诗级杰作。贝聿铭先生的玻璃金字塔,不仅解决了功能难题,更以其超越时代的审美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这座艺术圣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每一位到访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源自东方的骄傲。行走其间,感受古典建筑的恢弘气势,品味现代杰作的灵光闪耀,并让那些无价的艺术瑰宝带你穿越时空,体会人类创造力的永恒魅力。这座宫殿因包容而伟大,因创新而永恒——这正是玻璃金字塔和它所代表的智慧,给予我们最深的启示。我那挺直的腰杆,十足的底气,皆因这里不仅闪耀着世界的艺术之光,也镌刻着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