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浪山.野炊》
作者:明月
七月六日星期天,恰逢天气晴和,空气清新凉爽,在我小弟的组织下,我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行六七个人,到离海东市平安区二十里外的三合镇寺台村进行了一次身心愉快的浪山、野炊。
青海人的习惯,一到春夏在家里就坐不住了,被高原风雪严寒在家困了一冬的人们,再也按捺不住了,就像小鸟一样,要纷纷冲出牢笼,要放飞,要踏青,要浪山,要野饮,要赏风景。尤其是到了夏季,真正的浪山才开始。
五月仲夏时节,江南早已芳菲尽了,而此时的高原大部分地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暖花开的季节,天高气爽,卉木荣发,芳草葳蕤,莺歌燕舞,百花盛放,处处洋溢着春的温㫬和春的涌动。而到了六月,才有了初夏的味道,森林茂密,浓阴夹道,青山綠水,山花烂漫。而夏至以后,天才渐渐炎热起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浪山”。“浪”有许多种解法,如:波浪、浪迹、浪漫、浪人、浪语、浪游等等,都是根据不同的情景和内容而选择词语搭配,营造气氛,而“浪山”的“浪”应该当浪游讲。“浪山”也不是狭意上的游山,而是广意上的野外活动。核心内容是要选择离城区较近的短矩离风景优胜地,呼朋唤友,携家带口,去悠闲,去聚会的一种消遣方式,以此达到既游玩赏景,也避暑或日光浴,愉悦心情,增进亲朋间情感的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许多风景独特而优美的城市周边乡村,逐渐形成了乡村游的文化特产,“农家院”、“茶园”、“果蔬园”、森林公园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这不仅满足了城市人消遣放松心情的“浪山”要求,也带动了当地老百性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为了这次“浪山.野炊”,我小弟事先做足了功课。
首先,他选的地方是离平安不远的郊区三合镇寺台村,此地有山有水有大片的森林和农田,有农家庄院和寺庙,是个山青水秀,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的地方,特别适合“浪山”的情趣要求。
其次,他为了这次“浪山.烧烤”,特地花了一笔钱,从网上购置了烧烤的工具:两张黑色的长条桌,几把可坐也可躺卧的软椅,烧烤锅,刀具,切板,液化气罐和各种瓜果食材调料。
其三、邀请的来客中有王家弟兄俩是原私家菜馆的老板兼厨师,特别善长烹饪,烧烤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小菜一碟。来人当中还有一位年青漂亮的女士小张,勤快且手脚麻利,从选食材到洗涮,都是她忙上忙下。
其四, 洗涮和烧烤用的水都是从上游深山老林里流出来的山泉水,干净清澈且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主要成份有:锂、镁、锶、铬、硼、硅酸等。
其五. 来客中还有一位周性师傅带了一顶十人坐的露天大帐篷,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
我们一行人趁私家车上午十一时从平安出发,约十一时半前后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经过了从城区到乡镇的转换,沿途所见风景先是三合囗的村庄,农田、山坡和不多的树木,可能是今年连续几月少雨的缘故,加之多是白土山坡,不易蓄水,山上草木稀疏,树木枝叶干瘦,庄稼长势也很一般。可是越往里走,风景越好,到达三合镇寺台村,眼前是另一番景色。
到达目的后,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过了小桥往南行约二百米人少地阔的地方停了下来,众人开始扎帐篷,支锅搭架摆桌椅,洗菜切肉准备午歺。我则趁此机会到周围走走,看天看地,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雪山白云。放眼望去,最南端的尽头,是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望着白雪覆盖的山顶,瓦蓝色的山体,触景生情,勾起我无尽的暇想,我突然想到唐朝祖咏的两句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又想起了我曾经唱过的一首甜美的歌“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吸引了多少牧羊姑娘深情的眼光,连我的心儿也向往着牧场”;同时,我仿佛看见了高高的喜玛拉雅山,巍峨的阿尼玛卿雪山,神奇的昆仑神山,常年被冰雪相拥,只有在炎热的阳光下才慢慢融化,滴着晶莹剔透的泪。泪诛形成涓涓溪流,汇成江河大海,滋润着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滋养着生生不息的华夏子民。侧目看东面两面,都是连绵不绝的翠峰叠嶂,满山的松树、柏树和许多不知名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绵延不绝,像两张长长大大的屏风,把寺台村罩在中间,为它遮风挡雨,美化环境。身旁的湿地树林,草儿青青,野花点缀,小鸟灵动的身影在林间头顶飞来飞去,时不时地还要来到人们面前讨要美食。一溪清流挽着清风,伴着炊烟,弹着琴弦,唱着歌儿缓缓流淌,淌过小桥,穿过村庄,奔向远方。草地上最靓眼的是朵朵盛开的鞭麻花,黄橙橙,亮晶晶,闪闪发光,像无数颗银河的星星洒落人间。
在我们的周围:红白绿蓝各色帐篷扎在溪水旁,林草间,星罗棋布,炊烟袅袅。人们铺开地毯席地而坐,或搭起帐篷,在帐内休憩。家家摆上瓜果点心,端上奶茶水酒,猜拳行令,觥筹交错,与清风相对饮,伴鸟语而放歌。酒酣耳热,激情的人们便在帐房前的草地上翩翩起舞,以抒发他们内心最真最美的情感,享受阳光下的幸福生活。
仅仅半个小时的时辰,我们这一组人的午歺巳经开始,先摆上桌的是矿泉水、冰糖热茶、馄锅馍、花卷、油炸千层饼,切好的西瓜和新鲜的荔枝,葵花籽等,然后是烧烤好的牛肉、猪肉、鱼、蘑菇、茄子、辣子等,一道一道的上,一道一道地吃。由于是厨师亲自操做,每道菜都鲜嫩可口,色香味美,尤其是做出的牛肉,比我在家做的强多了,不仅滑嫩,且香味浓郁,吃起来不费劲还不塞牙。我一边吃一边不断地夸厨师,并连连不断地感谢他们。在我的印象中,烤肉必须烧煤炭,架烤炉才能烤,随着不断地改进,现在烤肉时只要下面放个炉盘,通上小罐液化汽体,上面放上特制的烤盘就能烧烤了,既快捷,又便当,还干净省时省力。可惜的是我只管享用,却忘了看厨师们是具体怎么配料操作的,下次去了一定要学一二招。
吃完午饭,大家各自分散活动,有进树林的,有晒太阳的,有洗车的,我小弟和另一人去附近的夏宗寺观光,想让我一起去,但我没去,原因是十年前我去过一次。印象中的夏宗寺建在山崖上,寺院的主体结构是从半山崖间凿洞倒柱,悬空而建,远望如空中楼阁,层层叠叠,气势非凡。寺院建有八卦亭、大经堂、卧佛窟、弥勒窟、宗喀巴师徒佛象及其他佛像。寺院周边有高大繁茂林木,有山泉流水,山体层恋叠嶂,自然风光十分迷人。由于山势陡峭,楼梯狭窄难爬,加上我体力不支,这次没去冒险。夏宗寺是这里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本应好好参观,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但我放弃了,必竞是十多年前去过的,经过这么多年不断修茸完善,肯定大有改观,和我十年前所见过的大不相同。再说,要写也要寻根问源,从历史到现实,从宗喀巴大师个人的成长规迹和从教经历,及他在佛教领域的历史地位及佛学影响一一说起,长篇大论一大套,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此处就省略了。也由于身体的原因,我现在怕写散文,尤其怕写长的散文,也怕读长的散文,力争写文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抓住核心。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光,天空中突然浓云密布,黑云压城,一阵大风过后,雨开始不紧不慢地下了起来,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过雨(雷阵雨),约莫二十来分钟,雨渐渐停下来了,天气突然放晴。雨霁天晴后的阳光显得格外明亮,照在西山头上,发出万道耀眼的光茫。此时山上的树,地上的草,眼前的花,被雨水清洗的干干净净,树叶上的,帐蓬上的水珠还在不断地滴滴嗒嗒,草尖上挂着的露珠剔透晶莹,花儿也格外闪亮迷人。人们又开始在露天里尽情地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我望着明净阳光下的山山水水,突然来了诗兴,随口咏出了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更想起了伟大导师毛泽东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大声地向同行者朗诵了起来。当热,我还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并对同行者解释了这几句诗的出处和不同的情绪背景及社会影响。
随着夕阳西下,各帐篷下起了青海人最爱吃的蔬菜肉混杂的尕面片,由于我们的面片里加了鲜嫩的蘑菇,味道格外香。一碗两碗,顷刻之间,就吃了个锅底朝天。
一群群羊已从帐篷前咩咩地叫着经过,夕阳西斜,落辉明霞铺满大地,该时回家的时候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才注意到:道路两边的农田里麦子正吐穗扬花灌浆,油菜花正尽情地绽放,蚕豆开花结夹,蜜蜂蝴蝶在田间忙碌地飞来飞去。眼前的情景也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浪山美景图画。三合镇的美景早巳醉了天,醉了地,醉了游客,也醉了我的心,朦胧中的诗意在我的胸中慢慢弥漫开来,逐渐形成了下面的一首诗:
山恋起伏翠叠嶂,
纤陌纵横绿浪翻。
山泉清流凉碧透,
鞭麻黄花星耀灿。
田间地头蜂蝶飞,
杨柳枝上雀鸣欢。
金光霞铺夕阳斜,
清风牵衣送我还。
2025.暑期
作者简介:明月,原名李秀英,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河湟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翰院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曾就职于兰州大学。曾在《河湟》文学杂志,《龙首文学》,《岭南作家》,《白鹭文刊》,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平台《作家美文》、西宁《都市头条》等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若干诗歌(散文),出版有《望海潮》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