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和煦——林水洲。
今日话题:在第十五届中国班级文化论坛暨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上对老师演讲后的点评。
第十五届中国班级文化论坛暨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这两天在广州天河区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 。
本次论坛以“文化育人,引领班级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班级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上午,参加会议的多位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优秀老师纷纷登台,带来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总结。深入剖析了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价值观塑造、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思维激发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代表们带着满腔的热情,高昂的精气神,丰富多彩的内容,浓浓的教育情怀进行了演讲,我听了演讲后非常兴奋,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受组委会委托,代表专家对各位老师的演讲作一个点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与学习。
刘思春老师的“以努力为笔,绘就成长新章”演讲,告诉我们,一个努力的真相:努力不止于汗水,更在于方向与清醒。努力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证明“我有多拼”,而是通过持续的、清醒的行动,让自己有底气选择想要的学习与生活。
杨俊梅老师的“用爱浇灌,静等花开”讲述了一个小刺丫头的蜕变之旅。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我们用爱去浇灌每一朵花,用耐心去等待它们绽放。就像晓妍,曾经的她是那么的叛逆,让人头疼,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她的需求,用爱去温暖她的心灵,再带刺的丫头也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在未来的教育路上,我愿继续怀揣着这份爱与耐心,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静等他们花开的那一刻 。
李祖胜老师的“遇见最好的自己”演讲,告诉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带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在接纳中成长,在行动中沉淀。当我们学会与自己温柔相处,懂得在平凡里积蓄力量,就会发现:最好的自己,其实一直都在时光里,陪着我们慢慢走来。
朱健老师的“让每颗星星都闪光”的演讲,告诉我们夜空之所以璀璨,从不是因为某一颗星星足够亮,而是无数星辰各有各的光芒——有的炽烈如恒星,有的温柔如行星,哪怕是不起眼的小行星,也在循着自己的轨迹默默发光。教育与成长的真谛,大抵也是如此:让每个生命都能挣脱“标准”的束缚,活出独属自己的璀璨。
段洋昆老师的“墨染童心,以爱为笔的成长诗笺”的演讲告诉我们,教育的诗意,往往藏在“默染”二字里。它不是疾风骤雨的改造,也不是声嘶力竭的灌输,而是像初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浸润土壤,让童心在爱的滋养中,自然舒展成最本真的模样。那些以爱为笔写下的成长诗笺,字里行间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藏着足以温暖一生的力量。
马洁老师“以吾辈之青春,谱育人新华章”的演讲,告诉我们,当“青春”与“育人”相遇,碰撞出的从来不是单薄的热血,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与革新。“以吾辈之青春,谱育人新华章”,这句宣言里,藏着年轻教育者对使命的注解——不止于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更要带着时代赋予的锐气,在教育的土地上种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
刘宁老师的“那个认罚的体育委员,教会我的教育真谛”的演讲,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高高在上的训诫,而在于平等的对话与理解;不在于单纯的惩罚,而在于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真正的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老师用心去看见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用行动回应老师的信任,在这一来一往中,共同书写成长的篇章 。
石娟老师的“我眼中的你闪闪发光”的演讲,告诉我们,其实,“闪闪发光”从不是一种完美的状态,而是被接纳、被肯定时的舒展。当教育者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微光”,那些曾经胆怯的、迷茫的、自我怀疑的心灵,都会在这份看见里,慢慢挺直腰杆,活出自己最明亮的样子。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温柔的使命:不必刻意去“塑造”光,只需用心去“看见”光,光自会生长。
孙亚楠老师的“一场拍卖会的能量核聚变”的演讲,告诉我们,教育中最珍贵的“能量”,从来不是课本里的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这场拍卖会没有说教,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善意是可以积累的财富,分享是让快乐翻倍的魔法。当每个孩子都意识到“自己的一点付出,能让别人发光”,这种认知本身,就是成长最宝贵的燃料。拍卖会结束了,但它引发的“能量聚变”仍在继续。有人开始主动帮同学整理课桌,有人在黑板报上开辟了“感谢角”,甚至有人模仿拍卖会的形式,组织了“技能交换日”。原来,真正的教育不必轰轰烈烈,有时只需搭建一个让善意流动的平台,就能见证奇迹——就像那场拍卖会,用最朴素的方式,让每个参与者都明白:我们眼中的光,本来就可以互相照亮。
吴美莹老师的“从定吋小火药到情绪检测员”的演讲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情绪失控”的阶段,但只要有人愿意耐心地帮他们读懂内心的信号,他们终会学会与情绪温柔相处。就像这个学生,他不再是那颗让人紧张的“小火药”,而是长成了能感知温度、传递理解的小大人——这或许就是成长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变得完美无缺,而是懂得与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相处。
米珍妮老师的“以师者之光,铸强国之魂”的演讲,告诉我们。师者之光与强国之魂,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旅程。教师以赤诚之心点亮希望,学生以成长之力回应时代。当无数师者的微光汇聚成星河,当万千被照亮的生命投身于祖国建设,我们便能真正理解: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业,它是民族最坚韧的传承,是国家最深厚的底气。“以师者之光,铸强国之魂”,不仅是对教师的期许,更是对每个教育参与者的召唤——用热爱点燃热爱,用信念传递信念,让这束跨越时空的光,照亮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康庄之路。
第十五届中国班级文化论坛暨班级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召开,对基础教育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相信在此次论坛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班级将以文化为魂,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基础教育迈向更高的台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林水洲 ,男,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 职称:研究员。原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处主任,国内外公开岀版发行的科技技术期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主编
社会职务: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研学网特聘智库专家,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科普实践教育中心智府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中心研究员,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校长协会校外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庐山研学旅行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贡献:作为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曾多次代表国家教育部对全国十几个省市,湖北省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国检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