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施 地 心 谷
池国芳
伫立于恩施地心谷的玻璃桥上,脚下200米的虚空处,石门河如一条碧色丝带蜿蜒于嶙峋岩壁间。云雾自谷底升腾,缠绕着游人的衣袂,恍惚间我仿佛踏入了太初鸿蒙。这座位于湖北建始县高坪镇的峡谷,以180平方公里的胸怀,纳入了2亿年的光阴流转,成为北纬30°线上最神秘的造化诗篇。
一
恩施地心谷的山,是一部竖立的天书。行至“地心之门”,两侧岩壁陡然挤压,近乎垂直的崖壁上赫然布满巨大的波浪纹路——那是震旦纪古海洋的遗痕。六亿年前的海浪被地壳运动凝固、抬升、垂直竖立于此,形成了一面“时光卷轴”。手指虚抚岩壁的曲线,远古海洋的律动从指尖直抵心魄。
峡谷切割深度达200米,两壁相距不过数米至几十米。嶙峋石峰如远古巨神的肋骨,在流水亿万年的精雕细琢下,松软岩层剥落殆尽,只留下坚硬的石英砂岩如大地的脊梁般顶天立地。阳光艰难地穿过石柱缝隙,投下道道光剑,行走其间的人影渺小如移动的尘埃。
造化在此施展了它最惊心动魄的工艺。那“斧”是板块碰撞之力,是冰川刻蚀之刃;“工”则是滴水穿石的耐心。人类的“巧夺天工”在此顿显苍白,唯有“鬼斧神工”四字差可形容这宇宙级的创造。
二
石门河的水,是大地血脉的吟唱。湍急水流以万年为刃,在河床上雕刻出无数浑圆深邃的“石臼”,大的直径数米,壁沿光滑如釉,宛如大地睁开的巨眼。凝视漩涡在壶穴中回旋,方知柔弱之水蕴藏着无坚不摧的洪荒伟力。
更深处,峡谷骤然收紧。乘小舟穿行时,寒气透骨,岩隙渗出的水珠滴落颈间。暗河在岩层深处轰鸣,如地球沉睡的鼾声。水流在此被压缩成银练,自断崖纵身跃下,扯碎成万千珍珠。虹彩在飞瀑间幻生幻灭,轰鸣声里,新的深潭正在生成——水永远在破坏与新生中轮回。
这亿万年流动的精魂,孕育了峡谷灵秀的生命。五针松、香樟、紫薇从岩缝中昂首,遮天蔽日;药用植物与灌木在湿润空气中蔓生,使这里成为华中植物基因的宝库。负氧离子沁入肺腑,吐纳间尽是天地初开的清气。
三
土家幺妹的歌声刺破云雾,夜幕下的地心谷骤然鲜活。崖舍舞台灯火通明,“黄四姐音乐嘉年华”正酣。阿哥阿妹对唱《地心之恋》,摔碗酒酣畅淋漓,西兰卡普织锦在姑娘们手中翻飞如蝶。千年巴盐古道旁,篝火映照着游人的笑靥。
这条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第五大古道”的小径,完整保留着“巴蜀咽喉”的原生态风貌。215万年前的“建始直立人遗址”在此静卧,挑战着人类非洲起源的定论;4000年背夫运盐的故事,在情景剧《盐道古风》中复活。当游客抚摸古桥石碑时,指尖划过的是先秦的风霜。
夏日的恩施地心谷如同天然冰窖,谷底年均温仅18°C。今年七月,当长沙城饱受酷暑煎熬时,此地云雾终日缠绕茶山,水雾扑面瞬间降温10℃。魔毯电梯凌空飞渡,皮划艇在碧潭中划开涟漪,来自韩国的游客朴小希在谷底心形潭前与大地“比心”,笑称要将这抹清凉永远定格。
四
我随着人流踏上“悬崖列车”。这条2400米的空中飞龙贴壁而行,最高处距谷底200米。俯冲时失重感袭来,峡谷如巨幅画卷在眼前铺展:激流在壶穴间奔腾,原始森林在嶙峋岩壁上泼洒浓绿。下方栈道上,孩童的欢笑与网红直播声交织成趣——他们脚下的深渊,已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这些在绝壁上延伸的道路,承载着另一重人类史诗。建设者曾悬吊在垂直绝壁,风钻的怒吼中,虎口震裂的双手凿出立足之孔。钢构件在深渊上拼接时,焊花如生命绽放的星火。正是这些无名的“送景人”,将自然的“不可及”化作游客的“如履平地”。行走在这血肉托举的“人造奇迹”上,我对“人定胜天”有了新解——非为征服,而是以通达致敬造化。
立于壁挂天梯回望,整条峡谷如大地撕裂的伤口。石书层理分明,石眼凝望苍穹,石臼盛满星光。景区负责人崔应朝的话语在风中回荡:“每一道裂隙都是地球的呼吸,等待人们来听2亿年前的心跳。”此刻我忽觉释然——人类不过是得以窥见造物过程的渺小过客,而这份谦卑,恰是天地馈赠的最珍贵顿悟。
夕阳为崖舍酒店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游客在星空房内数着北斗七星。腊蹄火锅的香气从地心美食城飘来,土家宴席正酣。远处,修复中的土司城轮廓初现,飞檐翘角与喀斯特峰林相映成趣。这座正在苏醒的古城将携千年土司文化,与地心谷的洪荒之力交响共鸣——当自然与人文在鄂西深山紧紧相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蓝图已在北纬30°线上徐徐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