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气四溢人中杰》
——评江花博士的诗歌《盛夏锋芒》
文/ 卞荔莎(美国)
细品山之子《盛夏锋芒》这首诗歌,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她就在你我身边。这是一首自传体的原创,是一首气势磅礴、情感充沛、立意高远的优秀作品。它向人们展示了扎根于人民、淬炼于军旅、奉献于法治、闪耀于时代的英雄形象。诗歌将个人的生命史诗与国家的历史记忆、时代的核心价值完美融合,用丰富的意象、有力的语言和清晰的脉络,歌颂了“锋芒”所代表的专业能力与斗争精神,以及“初心”所承载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
诗歌没有局限于单一场景,而是通过“童年扎进泥土香”(勤劳质朴的农家根基)、“警营八载”、“西部疆场”(军旅生涯的淬炼)、“法考登金榜”(转型的勇气与智慧)、“法律土壤”、“追凶缉毒”(执法者的无畏与担当)、“抗疫公益”(党员先锋与社区奉献)等多个重要人生阶段和场景,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英雄的成长轨迹、精神内核与卓越贡献。每一段经历都像一块拼图,最终拼出一个坚韧、勇敢、智慧、奉献的丰满形象。
《“盛夏锋芒》这首诗歌,“初心”贯穿始终:从父辈“汗滴砸进田垄”埋下的“教养”种子,到冷夜苦读刻入骨相的“韧劲”,再到军旅熔炉锻造的钢铁意志,直至法律岗位上“生死不顾”的奉献、抗疫公益中的热肠、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手中的桨”),这条“初心”的红线清晰而坚韧,贯穿一生。
标题“盛夏锋芒”是核心意象。“锋芒”既指其法律工作者维护正义的锐利与专业(“正义的锋芒”、“笔锋劈开前路”),更象征其军人出身铸就的血性与担当(“钢枪紧握”、“无畏把危险扛上肩膀”、“虎穴敢闯”、“溶洞纵身跳”)。这种锋芒不是外在的张扬,而是内化于信仰、外显于行动的强大力量。我曾经写过一个迷你小话剧,就是写这位巾帼英雄,为了保家卫国,与犯罪分子姝死博斗,在溶洞昏迷几天几夜被战友救出的事迹。至今对英雄充满敬意!
副标题点明“庆抗战胜利八十载”,结尾部分“望向历史的长巷”、“为抗战胜利八十载献礼忙”、“长征路上的星火仍在血脉里发烫”等,将个人的奋斗置于民族记忆和革命精神的宏大背景下,赋予其更深刻的历史意义。结尾“永远在路上”的感叹号,既是主人公精神的写照,也是对读者的激励与召唤,余韵悠长。
——卞荔莎(海霞)於纽泽西亥时
2025.7.17
【诗人简介】 诗童.山之子(微名辩证法,笔名江花) 土家族,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刑法学博士。世界诗会十大躬耕诗人;【2.1世界口罩日】中国北京形象大使。
倡慈善仁爱,公益社会。习诗养性,只为正德。法道律谨,躬耕力行。初学诗词,力求进步。
甘当诗坛小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