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如磐 再谱华章
——读季志林《心中的党旗》有感
作者‖李新会
季志林同志《心中的党旗》一文,真情绵绵,感人肺腑。看起来是对培养引领他加入党组织老党员的感恩和表达,实际上是叙述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从朴素的崇拜到坚定的跟随的初始由来。伟人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正是党组织中的这些人,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展现了党的特质,让季志林同志看到了党的伟大和先进,从而下定决心,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地加入党组织。
从1974年11月举起右拳宣誓入党,到2025年“七一”戴上“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季志林的五十年党龄,是一部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行的奋斗史诗。他以“入党早”的青春热忱奠基,在部队各级岗位上淬炼忠诚,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任上践行初心,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季志林的红色基因自童年便深植于心。红领巾映照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誓言,毛主席的427条语录烂熟于心,《东方红》的旋律刻进日常,这份对党朴素而炽热的情感,让他在17岁便迫不及待递交入党申请书。即便因年龄未达标,他仍以行动证明赤诚:高中时参与编辑校刊、回乡后担任团支部副书记与生产队副队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冲锋在前,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分子”。18岁再次递交申请书时,他的入党动机早已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朴素追求。1974年11月的工地党员大会上,长辈党员直言不讳的批评(“性子急如‘火蝎子’”“需戒骄戒躁”等等),更让他懂得“党员不仅是身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份早年便筑牢的初心,成为他此后五十年风雨兼程的精神罗盘。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独立成长,每个时段每个节点,都会遇到为自己指路撑伞或掀坡助力的人,那怕是旁边喊加油的啦啦队,都是我们前行路上的贵人。儒家告诫人们“天地君亲师”是敬奉和祭祀的对象,今日虽没有那么抽象和教条,但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应是每个公务人员生存在这个国度里起码的要求,共产党员更应如此。如果你觉得这个题目太大,那就从头开始,像季志林同志那样,先从回忆和感恩自己入道的引路人做起,只有记住初心,才能善始善终。
五十年党龄,从青涩少年到白发老者,从学生到农民到军人再到领导干部,季志林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党”与“人民”这两个关键词。他以“入党早”的先机,更早地将个人命运与党的事业绑定;以军队生涯的锤炼,锻造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担当;以地方多个岗位的实践,书写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的答卷。那枚“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于他而言,不仅是五十年岁月的见证,更是对“一生向党、一心为民”的最佳注脚。正如他抚摸纪念章时的感慨:“这分量,是初心的重量,是使命的温度。”
最后, 送季志林同志诗一首:
光荣在党五十年,
赢得荣誉挂胸前。
革命路上不停歇,
老骥伏枥永向前!
作者简介:李新会,男,原籍陕西兴平,现居咸阳市。1974年入伍,在酒泉卫星基地服役,1987年转业至咸阳市秦都区机关工作,现已退休。热爱书法,文学,喜欢欣赏古文、诗词、散文及小说。近年,不时在朋友圈发点评论或小散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