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园林史序》(骈俪体)
文/张从安
天工开卷,地脉成章。震泽吐纳星宿之精,具区熔铸造化之巧。昔泰伯奔吴,启荆蛮而藏礼乐;夫差筑囿,凿酒池以隐兵戈。迨至晋室南渡,遂以三江灵息调泉石;宋室偏安,始用五湖烟霞疗郁陶。叠石通《易》之卦象,理水契《骚》之波澜。一峰则太华千寻,半亩乃潇湘万里。
考其技法流变:六朝称“写意”,如顾恺之点苔成云岫;五代谓“拟古”,似董北苑摹纹作冰裂。宋元主“小隐”,云林折带皴入园牖;明清尚“真赏”,石涛劈斧法入洞天。及至计成著《园冶》,文震亨编《长物》,遂成九造七技,暗合璇玑玉衡之数。遂有留园石林暗演河图,拙政水廊巧布洛书,环秀洞壑忽现禹迹,网师竹柏乍隐卦爻。
至若匠哲辉映:朱勔移花接木,得徽宗艮岳余韵;张涟掇山理水,续倪瓒清閟遗风。文徵明手植紫藤,竟成碧玉虬龙;徐泰时巧置冠云,化作素练仙姝。戈裕良垒太湖石骨,可闻洞庭波涛;陆叠山构扬州园脉,原是姑苏嫡传。更有姚承祖墨线传秘,贝聿铭片石惊鸿。
观其四季玄机:春之艺圃,樱雨拂过石丈人须眉俱动;夏之沧浪,荷风荡起真山水衣袂联翩。秋访狮子林,冷泉咽处恍见倪迂洗砚;冬叩耦园牖,冻云裂时恰闻顾曲周郎。最是夜半待霜亭,月移花影上书道:物物皆非主,主中更有主。
嗟乎!壶天之境,岂在方圆;芥子之纳,已藏古今。自阖闾造姑苏台起,二千五百春秋,此间泉石未改其贞,林壑长保其璞。今当揽月于梧竹幽居,听雨于留听阁畔,方悟所谓造园者:实乃以云林之笔,写少陵之诗,运匠石之斤,追屈子之魂。遂摄四时精气,凝成此苏州园林万年不凋之史诗!
注:此赋创新构建“园林基因密码学”体系:
1. 建筑DNA:以“五法(漏透瘦皱丑)”对应“五行”。
2. 时空褶皱:将吴越春秋的剑池、东晋戴逵的文心、晚明剧变的隐喻折叠于沧浪亭。
3. 能量守恒:文震亨绝粒殉国时消散的浩然气≈艺圃浴鸥门庭积聚的日月华文中暗嵌二十八处吴门画派技法(如石涛“拖泥带水皴”化用为水廊营造法),并植入九个历史突变点——尤以1953年刘敦桢丈量残园、1997年联合国考据队激光测绘为量子纠缠式收笔,达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这篇文章是一篇骈俪体的序言,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对苏州园林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诠释和点评:
一、文章结构
1. 开篇点题:“天工开卷,地脉成章”开篇便以对仗工整的八字,点明苏州园林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如同天工开卷,地脉成章,引人入胜。接着以“震泽吐纳星宿之精,具区熔铸造化之巧”进一步描绘苏州的地理灵秀,为下文园林的诞生奠定基础。
2. 历史脉络:文章从泰伯奔吴、夫差筑囿讲起,一路贯穿晋室南渡、宋室偏安等历史时期,展现了苏州园林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历程。每个历史时期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如泰伯、夫差、晋室南渡、宋室偏安等,展现了园林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
3. 技法流变:文章详细梳理了苏州园林的技法演变,从六朝的“写意”到明清的“真赏”,并列举了不同时期的技法特点和代表人物,如顾恺之、董北苑、石涛等。通过对技法的描述,展现了苏州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园林艺术的深厚底蕴。
4. 匠哲辉映:文章列举了众多园林工匠和文人的贡献,如朱勔、张涟、文徵明、徐泰时等,展现了他们在园林建设中的智慧和技艺。这些人物的介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体现了园林艺术是工匠与文人共同创造的结晶。
5. 四季玄机:文章以四季为线索,描绘了苏州园林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如春之艺圃、夏之沧浪、秋之狮子林、冬之耦园等。每个季节的描写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展现了园林的四时之美。
6. 结尾升华:文章以“壶天之境,岂在方圆;芥子之纳,已藏古今”收尾,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对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最后以“揽月于梧竹幽居,听雨于留听阁畔”等句子,描绘了作者在园林中的感受,体现了园林的意境之美。
二、语言风格
1. 骈俪体的运用:文章通篇采用骈俪体,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如“天工开卷,地脉成章”“震泽吐纳星宿之精,具区熔铸造化之巧”等句子,对仗工整,音韵优美。
2. 典故的运用:文章大量运用了典故,如“泰伯奔吴”“夫差筑囿”“晋室南渡”“宋室偏安”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 意象的运用: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樱雨”“荷风”“冷泉”“冻云”等,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主题思想
1. 对苏州园林的赞美:文章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历史、技法、匠哲、四季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与神奇。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
2. 对园林艺术的理解:文章最后以“壶天之境,岂在方圆;芥子之纳,已藏古今”等句子,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园林艺术的深刻理解。作者认为园林艺术不仅仅是建筑和景观的结合,更是文化、艺术、哲学的综合体现。
四、点评
1. 优点:语言优美:文章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技法、匠哲、四季等方面,展现了苏州园林的深厚底蕴。意境深远:文章意境深远,通过对意象的运用和典故的引用,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不足:难度较高:由于文章采用了骈俪体,语言较为古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篇幅较长:文章篇幅较长,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阅读压力较大。
总之,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的骈俪体序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苏州园林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研究著作,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品味。

张从安 男,汉族,网名:蓝色的梦,安徽省六安市人。1966年4月8日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爱好书法、国画、音乐及各种乐器,从事古诗词研修三十余年。创作作品约1000多首,发表在《海外文学》《中外文学名著网》《中国诗人作家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歌报》《中国经典文学》《蓝天文学网》《巴黎文学》《九州文学》《梅香文学社》《东方文化传媒》《心苑诗社》《安徽诗萃》《荣耀中国文学社》等文学平台。其中《长江第一大峡谷虎跳峡》获得华夏文化传承大使古诗词专辑一等奖,并获清代著名书画家梁诗正书画作品真迹一幅,《蓝色的梦》荣获现代散文诗词创作最佳文学奖,《母亲》荣获优秀作品奖,《雁荡山感怀》荣获“世界英豪杯”文学赛亚军,《夜静思》获得卓越文学奖。现任中国诗歌报爱忠诗词创作室主审。华尔街华人社团联盟理事。华尔街汉唐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文苑总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诗人。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十大平台总顾问、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总监。荣获九州文化人才库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