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嶽回龍山之"古"
整理:张小鸥
心之所向,目之所及,今日资兴打造的回龙山已成网红打卡之地,"回龙望日"山顶观日出之胜景,虽不及泰山观日之壮观,但在南方内地而言实属不二的观日出之好去处!
&1
近日有文友提出回龙山有一段古道未保护好甚是可惜!古道有多古?湘南古道的作用仅仅是用来运盐?据考证,湖南运盐,湘南盐来自广东乐昌,资兴常有挑夫往来其间,还有湘西盐,湘东盐之说。据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吉成名与硕士研究生吉朗(女)所著《论元明清时期湖南地区食盐来源》一文中提及:
元代湖南地区行销的食盐主要是淮盐,元末也有粤盐。明代湖南地区行销的食盐主要是淮盐、广盐,也有少量湘盐。清代湖南各地行销的食盐不仅有淮盐和广盐,而且有川盐、潞盐和芦盐。由于受政治、军事、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时期外地生产的食盐在湖南地区的行销区域是不同的。古代湖南地区缺盐问题非常严重,尽管有淮盐、广盐、川盐等食盐输入,仍然难以解决该地区居民的食盐问题。
从上文运盐历史中我们不难窥探出回龙山古道之"古"也。
&2
前几年在回龙山挖出一个古之"铁人",铁人之古又有多古呢?
大家都知道郴州有"盘王节",是瑶族的一个古老节日,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主要流传在资兴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回龙山瑶族乡、八面山瑶族乡等瑶族聚居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开始举行,历时七天七夜。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由还盘王愿和盘王节歌会组成。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资兴瑶族以祭祀仪式和歌舞的形式纪念盘王。这个回龙仙中贡俸的这个"铁人"难道是盘王?
专家审视"面然大士" 据悉,铁人“面然大士”是在回龙山原址重建回龙古庙时出土的,它在佛教中被视为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化身,为人面狮子头。回龙山发现的“面然大士”头像为生铁铸造,高约36厘米,宽约33厘米。头像表情威严,额头上有明显的“王”字形,虽时代久远,但仍保存非常完好。文物专家表示,该文物的年限约2ooo年,就进一步证实了回龙山为什么称为“古南岳”;且“面然大士”一般在大型法会上才使用,足以证明当时的回龙庙香火很旺。
&3
为什么称回龙山为"古南岳"?还与炎帝有关联?
原来光绪《兴宁县志》早有记载:“回龙山,在县北羊角山后十里。外有山龙一支回绕,故名。邑龙脉发源于此,古有骑龙跨鹤仙迹。后创庵刹,有石碣‘古南岳’三大字,祈祷灵应。相传南岳大帝五六月间来此避暑。奔走欢呼,络绎不绝,未虔者多遇蜂蛇惊异。上有望日台,鸡鸣往观,日出大如车轮,红赤愰目,扰扰不定,欲升而降者再三。一降即升,其日必晴;数降数升,其日必翳。邑景称‘回龙望日’。”
回龙山位于资兴市东北部,海拔1480米,上有资兴古八景之一“回龙望日”,是看日出的绝佳之地,也是“古南岳”所在地。相传神农氏炎帝到此避暑,并在山上择吉日举行祭天仪式,后人为祭祀炎帝而建庙,现回龙仙寺中供奉的主神“南岳大帝”即炎帝的化身。

资兴市回龙山这个古老神秘的祭天台即炎帝祭天台。当地人介绍:这是传说中炎帝祭天的原址。炎帝祭天台四周墙全部采用石块垒筑而成,墙顶部份堆放的石墙是在整理修缮祭天台时人工堆放的。炎帝祭天台中心处建筑有一个青石香炉座,座上设置有一个小型香炉。
另外,回龙山之所以被称为“古南岳”,是因为唐朝初年,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时山上古庙的住持就将三分之二的僧侣、道士分到南岳衡山,另建寺庵。南岳庵刹创建之初的和尚、道士大多来自回龙山,“古南岳”之说由此产生。回龙古庙的历史是1700多年,而南岳衡山庵刹的历史则是1600多年,这点倒是事实。
传说唐代寿佛在此悟道成佛,南岳衡山的僧人都曾来这儿朝拜。古庙香火袅袅,红绸挂满老树,祈福灵验,村民求雨得雨。
清代乾隆年间贡生李元禄也对“古南岳”进行过考证,他在资兴《兴宁县志·游杂山记》中认为,之所以言“古”,“或非唐虞以下之古也”,“乃五帝以上之古”。称上古时神龙氏炎帝尝百草、传农耕,曾居住于回龙山。
&4
另外还有传说录之:郴州这里融2000多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祈福文化和瑶族文化、农耕文化于一身,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回龙山被称为南廷岭。相传玉帝特派天宫里两位仙人出宫到凡间巡查,他们发现神州的南方有一片美丽的山岭,便趁机到该山岭游玩了一番。两位仙人被此处美景所迷,错过回天宫时辰。为回天宫好向玉帝交差,两位仙人便想以此山美景耽误行程为由作为答复,但不知此山山名,便取名为南廷岭,回到天宫后禀告了玉帝。玉帝听说后,临空巡视了南廷岭,也被这里美丽风光所吸引,不但没有责怪神仙,还褒奖了一番,并时不时和其他神仙一起到南廷岭游玩,品茗纵论世间大事。
而回龙山之名则相传源自南海龙王蔡子良,当时玉帝指派南廷岭为蔡子良的居所,但他对南廷岭这个山名不满意,求玉帝重赐一个山名。玉帝便说:“南廷岭群山起伏,绵绵不断,首尾相顾,浩气广远,且山首有回返观望之势,你蔡子良身为南海龙王,就将南廷岭叫回龙山吧!”从此,南海龙王身居回龙山,白天游山巡岭,累了就到鲤鱼江洗个澡,晚上就住回龙山下的十龙洞,和龙子龙孙嬉戏团聚,乐得悠然自在,回龙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回龙山留下石刻"炎帝祭天臺″五个大字。
2024.5.7于清江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
1.吉成名与吉朗所著《论元明清时期湖南地区食盐来源》
湖南地区;食盐来源;行销区域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7)03—0018—09
2. 古南岳上探迷踪 ——探密郴州神秘垒石古遗址(下)
2020-10-22 15:08:39 资兴发布浏览量: 2.5万
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7日讯(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朱孝荣)记者在资兴市回龙山见到一尊“面然大士”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