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菲
父母爱子为计之深远,深沉而厚重,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尽管父母给予了孩子血肉之躯,创造了他们的生命,但是每个孩子不可能 完全按照父母的心愿和意志完成成长之路。
往事不堪回首。谁的青春不迷惘?谁的青春不忧伤?我的儿子现在正上大一,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身材匀称不胖不瘦,1.92米的大个头,看起来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帅哥,挺招人喜欢的。回想起初中高中那几年鸡飞狗跳、动辄大呼小叫相爱相杀的陪读日子,故事真是蛮多的。
提起儿子的学习,真是令我操碎了心。在小学阶段,儿子凭着自己的小聪明边玩边学,成绩还不错。可是上了中学以后,随着科目繁多和知识难度的加深,再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学习方式行不通了。记得六年级下学期的升级考试,突然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天傍晚,儿子放学回家激动得小脸通红,两眼放光,声音夹杂着激动和欣喜,一见到我就无比兴奋地告诉我他这次期末考试语文考了107分(满分120分),全班最高分,比级部第一名就差0.5分。全班都沸腾了,很多同学都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自己也不相信能考得这么好。话音一落,我都被惊着了!这是真的吗?这是哪位天使大姐替我出的气呀?我终于可以跟着儿子扬眉吐气一回了!全家人知道消息后也都高兴坏了。有个有出息、有上进心的孩子比什么都令人高兴,比起当年自己考好了都要高兴百倍、千倍!可是这种良好状况没有持续多久,又恢复到表现平常的原状,真是应了那句话“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偶尔成绩好,学习习惯好的孩子经常成绩好。”
尽管我是英语老师,但是儿子上初中后一直不喜欢英语,他比较懒惰不爱背单词句型,一点都没有遗传到我的良好基因,英语成绩自然也是经常拿不出手,令我无比痛苦和无地自容。刚上六年级时,我辅导他一段时间,期中考试竟然蹿升到119分的高分(满分120分),他自己都兴奋异常不可置信。可是后面他又有所松懈,成绩又跌落不少,令我无比气恼和失望。最富有戏剧性的是,谁也没想到厌恶英语的他几年后竟然会出国留学,更要依赖英语交流。
陪读中的老母亲不但要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更要为进入青春期的儿子的思想动态而担忧。我经常旁敲侧击,给他灌输不要早恋的思想,经常对他说:“恋巢的鸟儿是没有出息的,翅膀应该属于蔚蓝的天空。如果你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就不应该留恋那些低矮的灌木丛,他们注定和你不是一个等次的人,将来是没有共同语言的。那些浅薄、轻浮的女孩儿到了哪里都不会受人尊重和欢迎的,你喜欢这样的人吗?国家强大了,就会有别的国家主动和你建交;人强大了,就会有人主动和你交朋友;男人强大了,就会有优秀的女人主动接近你……所以,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好知识和本领来强大自己,将来还愁找不到好的女朋友吗?”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听懂了。
初中四年终于波澜不惊地划了过去,迎来形势严峻紧张异常的高中三年。儿子在烟台开发区上高中,高一高二是每隔两个周休假回家一天,高三是每隔一个月休假一天。高中三年时间非常紧张,每次回家团聚的时间我们都格外珍惜和盼望,总有丰盛的饭菜伺候着,有时候也会在他不休假的周末去学校看望他。高中三年,儿子也曾懈怠迷茫过,也曾踌躇满志不懈努力奋斗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一度讨厌的英语学科,分数也在一路飞蹿,高考居然考到一百多分。
由于机缘巧合,2024年正月,儿子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到一所世界排名前四十的名校读本科,我们更是相隔万里之遥,不能经常见面了。有人说,爱一个人,恋一座城。从此,遥远的大洋彼岸有一个令人牵挂的城市——墨尔本。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给儿子有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也是我对儿子的期望。
多年后,等着孩子上了大学,我的心态和教育方法也成熟了许多。回首自己当年的教育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有急功近利和死板教条的思想。人有时运,花有花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期待过高。学习不是成功唯一的途径。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既要重视学习,又不能过分关注这件事。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做事的专注力和持久性,思维的发散和灵活性,健康的身心状态,较高的情商、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以及生活的应对能力,这才是跟随孩子一辈子的“法宝”。优秀的成绩真的不能代表全部,更不能确定就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不能着急,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必要的规矩和准则要有,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松弛感。每个孩子都是生而不同的,有的孩子真的就像蜗牛一样,他成不了兔子,没有它的闪电速度和灵活敏捷,我们只能顺应蜗牛的个性来培养,最后也能收获不一样的岁月静好和恬淡安然。张弛有度,量体裁衣,才会有发展进步的空间。孩子如果是雄鹰,就让他展翅高飞,鹏程万里;孩子如果是家禽,将来就让他承欢膝下,含饴弄孙。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宿命,每一种活法都有自己的意义,不必千篇一律羡慕他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人世间的亲子关系大抵就是如此吧,一路目送,一路牵挂相随。
牵着蜗牛去散步,不要心急,不要彷徨,不要气馁,不要焦虑。坚定地走下去,最终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和收获。
作者简介:
李菲,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微刊编委。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作家导刊》《烟台散文微刊》《长春湖微刊》《学习强国》等。在2020年国际诗歌网第三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大赛中,所写的《风吹麦浪》获得三等奖。在2021年烟台统战部建党百年征文活动中,所写的《故乡的路》获得三等奖,并被收入《故乡的路》一书中。在2022年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的“美丽传说故事”全国征文比赛中,所写的《在那杏花盛开的地方》获得优秀奖。平时喜欢记录点滴,分享感动。希望能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