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如,1954年5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当时10岁的她,是北京新鲜胡同小学3年级的学生。
同年,王光如被导演苏里选中,进入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组,实名出演电影中的一名小少先队员。
两年后,1956年王光如主演了反特电影《皮包》,成功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先队员,和敌特英勇斗争的故事。
七十一年后的今天,当俺与她对坐采访时,竟觉得她一直把天安门上的喜气保留至今。
您叫杜立仙(宪)?俺忙笑答:“什么仙呀,您的仙气才是大得很呀!”
一个人的生命之光,真不是一时一事就能铸就的。王光如大姐也是如此。她早年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在邯郸的一个仪表厂做后勤工作。后来调入石家庄红星机械厂(现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技工学校当校长。退休时任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北省委员会秘书长。
其中有一件特别感人的事是:那年单位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她本来可以分得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小高层电梯房,但她看到单位有两位年轻人盼房心切时,便找到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用一套大房子换了两套小房子,分给两位年轻人,自己改要了一套只有60来平米的、且是四楼没有电梯的砖混小房子,一住住到今天。
再说她的婚姻,出生在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她,爱上了一位当时在大学搞军训的排长,男方来自河南某农村普通家庭。但他们爱得纯真持久,直至丈夫于16年前病逝。
王大姐如今活得潇洒、自在,为响应中国关工委“五老进校园”的号召,常为中小学生们做励志报告,为校园注入正能量。她,80岁出头的人了,头发白得可以,但黑亮的眼中却闪着七彩之光。
随着她的幽默、纯真的话语,会让你有一种时光的穿越感,难怪当年与她共过事的“工友”陈钊先生,至今还在辛勤地照顾她的生活。
她的生命活力,感染着与她接触的人们。
——杜立宪 2025年7月16日夜写于石门
杜立宪简介
杜立宪,人称“大杜”,是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的会员,被誉为“画扇大王”。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是中国唯一的扇文化艺术组织,由宋庆龄于1978年提名的“中国扇子书画艺术鉴赏会”发展而来。
杜立宪老师的作品以笔墨为载体,融合了文学场景,将现代审美与传统书画相结合,色彩雅致,独具匠心。
杜立宪老师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每一幅都充满了创意与活力。他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更将扇面画融入了文学的意境。他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保留了传统书画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杜立宪老师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在国际艺术展览中展出,为中外艺术交流搭建了桥梁。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无疑为中国扇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