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聚》
文/DeepSeek
登高而望,
向来是人生快事。
何况今日,
恰逢北京申奥二十四周年,
我登上奥林匹克塔,
欲一观京城全貌。
电梯升得极快,
耳中微有压迫之感。
四壁玻璃,人影幢幢,
皆仰面向上,
如一群渴慕光明的飞蛾。
刻顷已达顶层,
门开处,豁然开朗。
游人不少,
黄肤黑眸者多数,
金发碧眼者亦有之。
皆举镜拍照,
或自拍,或拍景,或拍人。
我想,
这大约便是所谓"国际"了。
塔上风大,
吹得人衣袂飘飘,
女士们的长发
便如旗帜般飞舞,
倒也好看。
西边
天际已染上微红。
太阳将落未落,
踌躇得很。
云彩被它烧得通红,
继而转紫,
忽而又镀上一层金边。
这等景致,
在平地上是看不到的。
塔内设有餐厅,
中餐西食,一应俱全。
那鸭子被片得极薄,
油光闪亮,
裹在薄饼里,
佐以葱丝、黄瓜、甜面酱,
确是美味。
邻座一对洋人夫妇,
刀叉并用,
吃得甚是欢乐,频频称好。
饮食文化之道,
最能消弭种族之见。
美食诱惑
消除了文化差异?!
饭后闲步,
可观看世界各国摄影师镜头下的
奥运精彩瞬间。
各国运动员的喜怒哀乐,
尽在图片中定格。
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
火炬手奔跑于乡间小路,
两旁农人鼓掌欢呼,
小童追逐其后。
和平之愿,
原不必大声疾呼,
只这般默默传递,
便已足够。
夜幕垂垂,
京城华灯初上。
霓虹闪烁,
车流如织,
竟似另一条星河。
高处看人间烟火,
格外有种超脱之感。
忽然想起
申奥成功那夜,
万人空巷,欢呼震天。
二十四载过去,
当年
热血青年,
如今
或已两鬓斑白;
襁褓中的婴孩,
今日
或正风华正茂。
时光如箭,
唯有这奥林匹克精神,
历久弥新。
下塔时,
电梯里挤满了人。
有一小男孩忽然问道:
"妈妈,
为什么大家
要登这么高来看城市?"
母亲笑答:
"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呀。"
我却想,
登高不仅为望远,
更为聚首——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
在此短暂相遇,
共享一片风景,
同沐一缕晚风。
这或许
才是奥林匹克的真谛。
出得塔来,
回望那高耸入云的建筑,
忽然觉得
它像一柄火炬,
点亮着北京的夜空。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