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杜永脉,男,无党派人士。生于1966年10月,宿城区人。自1983至1986年,就读于埠子中学,创办青春文学社,在原青年文艺、百花文艺、原宿迁县广播电台等机构和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微型小说等;1986年7月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9年毕业、大专学历(工民建专业),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宣传委员。1990年参加工作并被南京金陵船厂先后聘为成型车间技术员、厂部政工员、上海总公司团委副书记等,1996年10月,聘为宿迁市市委党校创建办技术负责人,2003年始聘为苏州市审计局、相城审计局及二所办公室主任主审。2008年至今任江苏伟业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及安徽项目总监)、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是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楹联协会会员、宿迁市稳评协会会员、宿迁市文联成员、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宿城区诗词楹联协会理事,原宿城区楹联协会副主席、宿城区阅读协会理事,宿城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宿豫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半朵文化专栏作家。爱好诗、词、赋、楹联、小说、书法、旅游及社会研究等。

中篇章回小说——《津津有味的金瓶梅》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二十一)呢喃
泪水瞬间模糊了金瓶梅的视线。透过朦胧的泪光,他似乎看到了那个瘦弱苍白的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强撑着病体,用尽力气写下这行字时,眼中那浓得化不开的不舍与期望。
沈灵依偎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早已泪流满面。她终于完全理解了“金瓶梅”这三个字的分量。那不是调侃,不是尴尬,而是一位母亲在生命烛火即将熄灭时,用她最珍爱的书籍、最深沉的爱意和最朴素的人生智慧,为初生的儿子点燃的一盏长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
“妈……,”金瓶梅轻轻摩挲着那行字迹,对着虚空,也对着自己那颗被暖流充盈的心,低声嘘咽,“我……,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遗像很小,黑白的,被金正国从箱角油布包里拿出,端端正正摆上过去才有的木条几上。杨帆拿来酒杯倒上酒,菜也叫金瓶梅端来摆好。大家静静地站了一会,默念她天堂安好。
窗外,宿迁的天空湛蓝如洗。此时一缕秋阳透过窗棂,正好落在那行褪色的字迹上,仿佛母亲温柔的目光,穿越了漫长的岁月,终于落在了儿子和他所爱之人的身上。
金瓶梅知道,从今往后,他的名字将不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份来自时光深处的、带着墨痕与梅香的珍贵馈赠。他会牵着沈灵的手,带着这份馈赠,好好地、有滋有味地,继续走完属于他们的、热气腾腾的人生路。而那个叫苏蕴梅的女子,她的爱、她的书卷气、她的期许,将永远鲜活在这三个字里,成为金家血脉中,代代相传的温暖密码。

金瓶梅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看着这个一向严肃、刚硬的男人眼中,那抹深藏的脆弱和思念,心中翻江倒海。原来,这个名字不是父亲的恶趣味,而是父母爱情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绝唱!那些年因为名字而受的嘲笑、尴尬,在这一刻,忽然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林薇和杨帆也听得眼眶微红。她们没想到,一个名字背后,竟藏着这样一段情深缘浅、令人唏嘘的往事。
“老金……,” 杨帆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瓶梅这这名字……,真好。有故事,有分量,是……,妈妈的爱。”
金正国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端起茶杯,掩饰性地喝了一口,但那微微颤抖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后来,当沈灵再次、带着点小心翼翼说起名字时,金瓶梅没有再窘迫。他看着沈灵清澈好奇的眼睛,深吸一口气,用从未有过的平静和温柔,将父亲讲述的那个故事,再次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
沈灵听得入了神,大眼睛里先是惊讶,继而涌上深深的感动和敬意。她看着金瓶梅,眼神变得柔软而复杂。
“原来是这样……,”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金老师……,对不起,我以前还觉得……,这名字挺逗的。”她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金瓶梅摇摇头,嘴角带着一丝释然和温柔的笑,“现在,我觉得这名字……,挺好的。是我妈给我的礼物。”

沈灵用力点点头,看着金瓶梅的眼神里,那份好奇和促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理解、心疼和……难以言喻的亲近感。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总是有点木讷、守着光影小世界的男人,身上笼罩了一层温暖而深沉的光晕。他的名字不再是调侃的符号,而是一段深情的链条,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嗯,”沈灵扬起脸,对他绽放出一个灿烂又带着点心疼的笑容,“金瓶梅……,很好听。真的。”又重复了原来有点“讥嘲”的那句话,这次是真心的感佩!
那一瞬间,金瓶梅清晰地感觉到,心底那点被沈灵点燃的小火花,似乎被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添了一把深沉而温暖的柴。火光摇曳着,映亮了沈灵明媚的笑脸,也照亮了他心底某个从未被触碰过的角落。这把火,似乎真的要越烧越旺了。

这一次,沈灵走的很晚,话语也比平时更多了,她把自己故事和家里的奇葩,都倾诉给了眼前的“亲爱的金”。小时候,像个男孩子,她曾捣过蜂巢,野蜂把一辈子攒就的钩子,赠予她近五天的“肥胖”;她也捉放过麻雀,原来恨它偷吃自己烤熟的麦穗,又因为老师说它也是吃虫子的鸟而同情;不过因为自己的个头矮小,搬了瘸腿的梯子掏鸟蛋,在医院里消肿好一阵子;还有教室里的捉弄,把圆珠笔的水,涂在一位整天绊她脚的男胖墩后背;老师的板凳上,滴了墨汁,让老是批评她调皮的近视镜,几天没敢坐板凳;还有......,还有......。她把心捧给了金瓶梅,两人在影屋的霓虹灯里,“咯、咯、咯”铃铛般笑声中,拧成了一根粗线条,抛在墙上,在柔和的侬音般呢喃......
中篇章回小说——《津津有味的金瓶梅》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二十二)喜定婚期
宿迁的秋风,似乎格外眷顾那些在烟火尘埃里执着守候的人,不管是农家、工人、商贩,都等待着喜悦的收获。而用于金瓶梅和沈灵,宿迁的秋,她是一幅斑斓的画卷。
牵手徜徉于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银杏与梧桐织就金毯,枫叶如霞倾泻,衲田花海与彩林相映,乘小火车穿梭其间,仿佛跌进自然的调色盘。乘上小舟,湖畔秋韵,更添诗意,洪泽湖湿地水杉林褪去青翠,披上红黄交织的锦袍,竹筏行过倒影如油画;芦苇迷宫摇曳成一片金黄,舟行曲折河汊,白鹭掠过如散落的诗行。小渡骆马湖,则铺展“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辽阔,晚霞碎银般洒落湖面,沙滩缀着梧桐落叶,与罗曼园的栈桥共绘疏朗意境。而临摹古韵秋声,则在项王故里低吟,项王手植老槐树下,他们并肩倾听风过枝叶的低语,仿佛去倾听霸王别姬的千古悲歌在岁月中回响,更珍惜眼前这份平凡的相守;朱墙黛瓦的城楼畔,红枫攀上乌骓马雕塑的基座,落叶覆过青石径,英雄旧事与秋色一同沉淀。印象黄河景区塔影斜映,运河畔枫林如火,亭台飞檐挑着几片残叶,最是墨色阑珊处。皂河乾隆行宫的雕梁画栋前,他们揣摩着那位“潇洒”皇帝七下江南的心境,沈灵会俏皮地戳戳金瓶梅,“看,人家乾隆爷都知道‘天下第一春好处’在咱宿迁!你呀,守着宝地这么多年才开窍!”金瓶梅便笑着握紧她的手,只觉得这“第一春好处”,就在她明媚的笑容里。

宿迁的秋,让金瓶梅与沈灵眼中的湖光、古建与森林共酿一坛浓酒,未饮已醉。
总之,在卓局长这位“月老局长”看似无意、实则精心的安排下,金瓶梅和沈灵这对因农林局展厅的冒失邂逅而结缘的恋人,感情迅速升温,如同运河之水,潺潺流淌,如拍岸之回波,终至汹涌。
当金瓶梅再一次鼓起勇气,笨拙地吻上沈灵那带着春天花瓣般清甜气息的香唇时,他知道,自己这瓶被岁月尘封的“老酱”,终于等到了能让他彻底“入味”的百灵鸟。沈灵依偎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也听到了自己幸福绽放的声音。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金瓶梅与沈灵,水到渠成,双休日晚上,双方父母在“恒力大酒店”雅致的包厢里聚首。杨帆作为继母,疼爱地把沈灵揽在肘湾里,似乎她就是自己的婴儿,又怕是长了翅膀的金丝雀飞离。林薇羡慕地紧紧拉着丈夫程彬的手,暗暗使劲,也许,雌性的爱或者迸发,都在潜移默化中默默涌动。
金正国已升任金副局长,气度更显从容,杨帆温婉地陪在他身边,两人眼中尽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默契与温情。沈家父母看着自家活泼开朗的女儿找到归宿,女婿虽非大富大贵,却踏实可靠、才华横溢,又有金家这样知书达理的门第,自然满心欢喜。席间,推杯换盏,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婚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敲定。

更巧的是,来大酒店之前,杨帆和金正国的婚事也终于提上了正式日程。杨帆的父亲虽与金正国身份略有悬殊,但杨帆的坚持和金正国如今更显年轻进取的状态,以及金副局长的身份加成,最终说服了大不了几岁的准岳丈。
杨帆对着金正国幸福满满地笑道:“我们这算是‘老房子着火’,烧得晚但旺着呢!正好,跟年轻人凑个热闹!”
“哈、哈、哈,你不老,只是比孩子们大了几岁,年轻朝气着呢!”金正国插趣打诨着,“儿子要是不反对,我还想来个宝贝闺女呢!哈、哈、哈......”。
碍于沈灵父母在,也不好过于放开。沈灵父母也从沈玲那里,了解了过程,现在是现代社会,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杨帆还是姑娘身,没孩子,金正国也有些过意不去。说了或者先打“预防针”,也是和谐未来的家庭必须。

“哦,对了,赶紧问一下卓局到哪里了,程彬”,林薇及时提醒自己的丈夫,“万事俱备,没见东风,肯定不行!”
“嗯,这个月老,还是要把好事做到底哦!”金正国附和道:“他微信跟我说,不等他吃饭,他是去参加一个中秋团拜会的,这个时间,也应该吃过、来了。”
宿迁向来是个邪地方,说曹操,曹操到!
“谁在说我坏话啦?我要再罚他几杯!”人没到,包间门外一阵爽朗。卓局推门而入,顺带一个小礼盒。“这是今天团拜会的伴手礼,就借花献佛,给沈灵爸爸、妈妈了,其他人,可没份!哈哈......”
程彬收起手机,拿起酒壶,就要斟酒,可还没弯腰,酒壶就被一双秀手拦住了!“怎么,不跟我商量,就要灌我们家老卓?”

嘿,不知啥时候卓局老婆,人送外号“多管局长”站在卓局长身边了。
“他呀,有点高血压,昨天我才陪他检查完,医生说他最近都不要沾酒喽!”
卓局尴尬地瞟了瞟老婆,然后又歉然一笑道,“祝贺瓶梅、沈灵将要喜结连理,我就以茶代酒了......”。说完,就把身边一杯备好的茶一饮而尽。
“时间就定在中秋节的第二天”沈灵赶紧汇报道。
“好日子,十五月亮十六圆,吉利!”“多管局长”道贺。
在沈灵陪着父母登上车、到家,那已经是夜半子时了。
预知后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