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参加“沈志荣文学近作研讨会”的全体作家朋友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第五人为黄亚洲老师、第六人为沈志荣老师。
“沈志荣文学近作研讨会”在杭州圆满举行
2025年7月15日,杭城热浪滚滚,却挡不住文学的热忱。由黄亚洲书友会文学社主办的一场关于“人机合一”时代文学创作的研讨会热烈展开。这是该文学社首次活动,社长汪传凯主持研讨会。著名作家黄亚洲在开场致辞中说:“真正的文学永远需要一颗跳动的心。”这句话,成为整场活动的灵魂注脚。

年过七旬的老作家沈志荣,近年来迎来创作井喷。从《青瓷千年》到《东坡草园记》,他的散文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生活质感打动读者;而《叙事长诗九章》等诗歌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爱、自由、美”的永恒追求。研讨会上,沈志荣坦言:“写作是我与时代对话的方式,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文字的温度始终来自生活。”

评论家韩锋以《穷而后工沈志荣》为题,深入剖析了沈志荣的创作历程。他认为,沈志荣的散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烟火气”,尤其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扎根生活的写作更显珍贵。青年评论家陈虚炎则聚焦沈志荣的诗歌,指出其作品“以古典诗意为底色,以现代语言为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面对“人机合一”的写作趋势,与会知名作家楚良、陈富强、祝金生、俞评、欧阳胜等和黄亚洲书友会会长蔡亚萍、副会长周小燕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黄亚洲强调,技术是工具,而文学的核心始终是人的情感与思想。沈志荣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验:“机器可以模仿语言,但无法替代生命的体验。”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嘉宾30余人的共鸣。
当夕阳洒满书院时,每位参与者都带着思考离开:在技术变革的时代,文学如何坚守本真?或许正如沈志荣所言:“只要心还在跳动,文字就不会失去灵魂。”
(新闻通稿 小组)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