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施增豹~上海:网名,一介布衣。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应聘在上海师范大学教书。
企业员工,已退休,现居上海市。
平时喜欢阅读写作,偶尔发表一些拙作。
中国雨巷文学社上海代表处主任、上海分社社长。

散文:蝉声嘹亮夏意浓
作者:一介布衣 - 上海
夏日时节,耳畔响起美妙动人的声音莫过于蝉鸣,嘹亮的蝉鸣,以极大的热情与魔力占居了整个夏日,是夏日不可或缺的音符,是大自然天籁对人们的一种恩赐。没有蝉鸣的夏日,是枯燥无味的夏日,听着它们发出悠扬而热烈的吟唱,便会沉浸在夏的季节中。
夏日是一个自带光环、不甘平庸、热烈奔放,生命力极为旺盛的季节。我们能听到嘹亮的蝉鸣声,看到盛开的花卉,感受清凉的夏雨,闻到清新自然的气息,让历代文人墨客为夏日写出了不知多少脍炙人口咏蝉的诗篇。

初唐虞世南的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诗人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宋代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古人借蝉鸣而喻景喻情,抒发内心的情怀,时光荏苒却蝉鸣依旧,以此为引,把对自然界满腔热爱寄托在文字里,牵钓出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章佳句,那是一种朴素且美丽的情怀。
夏至前后,蝉开始登场,一亮相就高悬树梢,一腔高嗓,就响彻城乡原野,镇住了夏的万簌之声,无论是水塘里蛙叫,还是其他的鸟语虫鸣,唯蝉唯大,夏日就成了蝉的天下,蝉就成了夏日的主角,夏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背景音乐。蝉虽寿命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夏日号角一响,便意气风发,犹如生命的语言,悠然倾吐心中的畅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每逢暑日正午,或大雨刚歇,在树木葱郁之地,蝉群纷纷登枝竞鸣,起初三两声低吟、舒缓、深情,渐渐地,低吟变成高歌,曲调则变得欢快昂扬。一蝉鸣,群蝉和;一曲终,一曲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尤其皓月当空,侧耳倾听蝉鸣,或轻柔委婉,或高昂激越,或雄伟嘹亮,寂静空旷的夜晚越发显得清虚空灵。
当夏日的清晨到来之时,蝉在黑暗的泥土里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煎熬,终于爬出地面,以悠长的岁月积聚起来的潜能,在黎明到来之前脱壳成蝉,刚开始还是淡绿色,肢体柔软,长着一对透明翅膀,两只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活脱脱的一个小精灵。嘴巴像一个针状的吸管,用来吸食树叶的汁液,为自己不断提供营养。当第一缕阳光透进炎炎夏日婆娑的叶隙,便是一只只小小的黑色精灵饮着晨露鼓噪而歌起来。

它们伏在树干上占拥一方舞台,纵情地吟唱,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悲吟单声,时而呼朋引伴,时而流水淙淙,时而松涛阵阵。像似交响乐,像似奏鸣曲,那美妙的旋律,迷人的韵脚,在树林中缠绵悱恻,在簇叶间萦绕回旋,蝉鸣声如诗如歌,用自信的演奏演绎着对盛夏的热情,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嘹亮的蝉鸣声,有着音乐般节奏的天籁之音,成为夏日里一场盛大的音乐盛会。
蝉作为一种充斥着童年时代的记忆,真的是太熟悉不过了,在那个六、七十年代的城乡,那时的夏日,最让人愉快的事情莫过于和小伙伴们顶着烈日,叫着满耳的蝉鸣,带着捕蝉的工具到树林里去捉蝉。所谓的捕蝉工具,就是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拴着一个塑料袋或小小的线绳网而已。轻轻地蹑手蹑脚走到鸣蝉栖落的树旁,趁着蝉儿得意忘形形吭高歌时捕捉。蝉儿们哪知这般凶险,自认倒霉地哀嚎着。凡是锁定的目标,大都逃脱不了被网住的命运。那些被捕捉的蝉儿,先是放在玻璃瓶里精心喂养,甚至折了嫩枝让它们饱吸树汁,或将细线栓住蝉的翅膀,看着蝉儿扑腾挣扎,大家都以此为乐。

那时候,不懂得欣赏蝉在树林中自由鸣唱的妙处,而无端地折磨鲜活的生活,现在想来多少有些残忍。不过,在那个年代,没有玩的东西,蝉儿确实丰富了童年的生活,着实让人怀念,以至于只要听到蝉鸣声,就会想起童年捕蝉的趣事。
盛夏的天气,闷热潮湿,这样的气候让人烦躁不堪,只好在树荫下静下心来,点燃了蝉的激情,听蝉群演奏音乐,它们那么小,却演奏的那么清翠愉悦,时而让人,感怀惆怅,时而让人沉思别怨,时而让人亢奋激昂。

蝉是夏天里最热烈的歌唱者,一浪高过一浪的蝉鸣中,它们用着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来撩拨你的心灵之弦,勾起你的喜怒哀乐与之共鸣,绽放成一朵朵灿烂的生命之花,情不自禁为蝉而歌唱。在随风飘荡、强弱交替的蝉声中,长藤豆角开着紫色的花儿,甜瓜也脉脉飘着幽香,胖墩墩的冬瓜不知何时早已布满了一层厚厚似雪的白霜,乡村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祥和恬静。
蝉是大自然的歌声者,夏日听蝉,自古被人们所推崇。在蝉的歌声里,你会感受到蝉不倦的精神,执着的情愫,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勃发。蝉生于泥土,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膏梁。因此,许多人又把蝉看作是至德之虫,品性高洁的像征,多借蝉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最著名的当数骆宾王、李商隐、虞世南的脍炙人口的“咏蝉三绝。”虞世南“居高声之远,非是籍秋风。”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借蝉喻己,才华未展无人觉知;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可谓报负高远,却不受重用。

蝉还是吉禅的化身,古人将玉石雕刻成蝉的造型,佩戴于身,以祈好运连连、富贵蝉连。或将蝉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其“金蝉脱壳,一鸣惊人。”
夏日炎热,充满了活力。夏日的绿,展现在天地间,天空下,描绘着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它充满激情地吸收着烈日的阳光,悠悠地呼出纯洁的气息。让人们在这样绿的庇护中,享尽清凉。
2025年7月12日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7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