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年夏季,高温天气与雷雨等极端气候的叠加,使得城乡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的保供压力骤增。2024年以来,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依托数字空间保电系统,构建起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推动电网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升级,全面提升电力保供工作质效,为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运行风险实时预警,保电全流程闭环管理
在农村电网的复杂运行环境中,精准预测负荷、提前预警风险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的运维人员借助数字空间保电系统的负荷预测功能模块,只需简单操作,即可 “一键生成” 蒙城县地区未来24小时的负荷预测信息,实现对城乡电网运行风险的提前预判。
这一精准预测能力的背后,是10千伏配电变压器智能负荷预测模型的有力支撑。该模型运用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能够精准预测负荷变化趋势,还具备自我优化能力,可根据每次负荷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偏差,自主调整模型参数,不断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准度。目前,安徽蒙城县地区单台配电变压器负荷预测偏差值小于5%,这一成果相当于为每一台配电变压器都安装了一个灵敏的 “负荷预警器”,极大地提升了农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月18日上午,负荷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到10千伏卢老荒村配电室1号配电变压器将于当天13时出现过载风险。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迅速响应,运检人员即刻赶赴现场进行巡检,并依据负荷预测信息提前制定负荷转供方案,及时调整供区内的负荷分配,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设备运行风险,确保了当地客户的可靠用电。此次事件充分展示了数字空间保电系统在农村电网风险防控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在负荷精准预测的基础上,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保电应用,构建了人工智能 “值班员”、工单自动派发、作业智能管控三大管控模块智慧联动的创新管理模式。人工智能 “值班员” 承担着24小时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况的重任,智能生成详细的保电信息日报,为运维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一旦监测到设备重过载等异常数据,数字空间保电系统会自动向相关员工派发工单,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处置。作业智能管控模块则通过贯通统一视频平台与现场布控球监测视频系统,实现对作业现场的全程监控,并借助人工智能赋能保电应用的违规识别能力,精准识别作业人员面临的安全风险,为现场作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从精准预警到高效处置风险隐患,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通过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成功实现了保电全流程的智能化闭环管理。这一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保电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响应速度,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统计,“有了数字空间保电系统,人力成本降低20%,响应速度却提升了1.5倍。” 这不仅为农村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电力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高效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
信息毫秒级回传,无人机巡检精准高效
农村地区输电线路分布广泛,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郊外,地理环境复杂,部分区域通信信号较差,这给传统的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往,无人机虽已在输电运检等工作中得到应用,但由于通信和隐患识别技术的限制,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采集的画面及数据难以实时回传,隐患识别主要依赖人工查看巡检视频,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的情况,无法满足农村电网日益增长的运维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组织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依托数字空间保电系统开发了无人机智慧巡检模块。该模块采用最新的点对点隧道协议,实现了无人机监拍画面的毫秒级回传,有效解决了通信信号差导致的数据传输难题。同时,该模块接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平台,能够实时识别输电线路26类常见隐患,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隐患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该公司还贯通了数字空间保电系统与 “i国网” APP的数据通道,可将隐患图片、隐患类型、地理位置等详细信息同步至巡线人员的手机上,使巡线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快速响应并处理隐患,助力巡检工作实现智能化升级。
5月23日上午,一架无人机在巡检110千伏二线时,智慧巡检模块成功识别到耐张线夹销钉缺失隐患,并及时将信息推送至巡线人员的手机上。这一案例生动展示了无人机智慧巡检模块在农村输电线路运维中的强大优势。该模块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巡检效率,使巡检工作更加快速、全面,还提高了隐患缺陷识别率,有效保障了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目前,该县供电公司正持续拓展无人机智慧巡检模块的识别类型,致力于实现对输电线路隐患的全覆盖智能巡检,为农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变电站有 “数字替身”,设备线上精益运维
在农村电网中,变电站作为电力输送和分配的关键枢纽,其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稳定性。110千伏乡村变电站作为保障当地供电的重要设施,以往的巡检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人工巡检不仅路途耗时,到了现场后,记录设备数据、排查隐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回到单位还要整理数据、编写巡检分析报告,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为改变这一现状,3月,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依托数字孪生技术,以乡村变电站为试点建设虚拟变电站。虚拟变电站利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对站内设备进行等比建模,构建出与实际变电站高度相似的数字化模型。运维人员只需通过线上点击对应的站内监控摄像头,就能直观、全面地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完成精细化运维作业,并快速生成巡检分析报告。
依托数字空间保电系统内置的图像识别算法,运维人员在虚拟变电站巡检过程中可以精准识别设备发热等异常情况。当检测到设备异常时,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运维人员可根据预警信息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实现了变电站设备的精益运维。
7月8日8时许,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打开数字空间保电系统线上巡检模块,110千伏乡村变电站的三维模型便立体呈现,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在 “巡检报告” 指令发出后3分钟,系统就自动生成了包括设备状态、环境监测、视频分析等内容的详细巡检报告。这一便捷高效的巡检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更精准地发现人工巡检不易察觉的设备缺陷和隐患,有效提升了巡检质量。
“这就像是变电站有了‘数字替身’。虚拟变电站巡检不仅效率高,而且能更精准地发现人工巡检不易发现的缺陷和隐患,提升了巡检质量。”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数字化部员工的评价,充分体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农村变电站运维中的显著优势。目前,该县供电公司计划将数字孪生技术推广到更多变电站的巡检工作中,并结合智能算法对变电设备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前预警设备故障,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运维水平。
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依托数字空间保电系统实现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农村电网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通过运行风险实时预警、无人机精准巡检以及变电站的线上精益运维,不仅提升了电力保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这些创新实践为电力行业在农村电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有望推动更多地区的农村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迈进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责任编辑(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