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国后,我频繁和朋友们外出吃饭,发现许多以前熟悉的饭店早已悄然关门,甚至连曾经火爆一时的餐厅也变得门可罗雀。就在昨天晚上我们家庭聚餐,我们去了聚泉荘,偌大的餐厅,除了我们家里三桌客人,我看了一整晚就只有一桌散客。饭后和一些朋友又去了宵夜店高品味,两个多小时只有我们一桌人。要知道,这些餐厅曾经人满为患,排队都成常态,如今却沦落成这般景象。
我随口问了老板和店员,他们无一例外地说,今年是从没见过的惨淡。老板甚至说,真不知道还能熬多久,连阿姨都在担心哪天会突然失业。晚上住酒店,老板是熟人,他说今年入住率暴跌,整个酒店行业都不行。
这些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下社会的普遍现实。不光是餐饮、酒店,几乎所有行业都在挣扎。有人觉得“再熬熬会好”,但我只能提醒你,这才刚开始,真正艰难的日子还没来。未来,不是一两家倒闭,而是成批的倒闭潮;不是个别人失业,而是大规模失业潮。只要你留心观察,从底层到中层,甚至一些上层圈子都已经焦虑蔓延。
那有没有过得好的人?当然有,但一千个里头能挑出一两个,已经是极限。大多数人活得战战兢兢,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怨气冲天。社会的对立情绪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激烈,而人们的反抗意志却被长期驯化,早已麻木不仁,更多人选择了沉默和忍受。
现实是,从上到下都陷入困局。普通人盲目焦虑,上层人在收割焦虑,大家都没安全感,人人怨气冲天。社会矛盾积压不断,环境冲突越来越激烈,但整个社会早就被驯化得彻底丧失反抗能力。大家习惯了顺从,习惯了忍受,习惯了视若无睹。
所以我说,既然没有勇气去争取,没有胆量去反抗,那就只能苟活下去。怨天怨地也没用,一切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自己的软弱、麻木、沉默、习惯性忍耐,和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社会的失败,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每一个人一天天麻木选择的结果。
我一直劝大家,对于未来别再抱幻想,别做无谓挣扎,真正的黄金时代早已结束。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你细看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到底是常态还是例外?这是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答案显而易见。如果过去三十年是小概率,那下一个三十年出现相同奇迹的概率是多少?恐怕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但不愿意承认现实。
世界历史也反复证明,繁荣从来都不是必然。你知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亚洲最发达的城市是哪吗?是西贡,后来的胡志明市。当年李光耀说,只要新加坡能追上西贡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百年之后呢?西贡繁华不再,如今除了几座高楼,没有任何辉煌的影子。
五十年代亚洲最富的国家是哪?菲律宾。当年哈佛大学援建了亚洲管理学院,就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而现在,菲律宾是什么样?贫穷、混乱、无序。缅甸呢?五十年代也曾是英联邦内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如今变成什么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伊朗七十年代富得流油,女性风情万种,如今封闭、裹头巾,人均GDP回到中世纪。
这些例子足够说明一切。一个社会的繁荣从来都无法复制,一旦崩塌,至少毁掉一两代人。人们总喜欢缅怀过去,沉迷怀旧,认为历史会重来。但历史一次次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辉煌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别再指望“下一波奇迹”。
你以为国家社会的信用垮了还能短期恢复?别做梦。就像你和朋友一起做生意,他坑了你一把,哪怕日后再穷兮兮忏悔道歉,你还会信任他吗?社会何尝不是如此,一旦社会信用彻底破产,至少三代人都别想恢复常态。
你说你心里不甘心,想赌一把,想等天再亮一次。那我只能告诉你——很多人也曾不甘,但现实根本不会眷顾你的“心不甘”,更不会按照你的幻想运转。人们一直被驯化,不敢质疑,不敢反抗,只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施舍,幻想着“熬过黑夜就能迎来曙光”。可现实往往是,黑夜之后不是曙光,而是更深的黑夜。
最可怕的是,普通人还在相信谎言,幻想奇迹。他们不明白,真正能活得清醒的人,从来不是等奇迹的人,而是靠自己活出价值的人。更讽刺的是,每次社会暴雷,割韭菜的永远是上面的人,最先被忽悠的一定是那些“最听话的人”。
所以,你若想清醒活着,就必须主动觉醒,主动寻找路径,主动切割无谓的幻想。别抱怨社会、别怨天尤人,回头看看自己是否也曾懦弱无能、是否曾沉默麻木、是否也是视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群之一。你若什么都不做,不觉醒,不改变,那就别对现状有什么不满,因为你根本配不上更好的生活。
最后我想说:社会的镰刀从不挑人,谁懵懂,谁软弱,谁不觉醒,谁就是下一茬。有人笑说“韭菜割完还有韭黄,韭黄割完还有草根”,而我只能笑着回应一句:割得最狠的,从来都是那些最怕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