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炙烤中,中东部地区用电负荷屡破纪录,安徽电网负荷达6688万千瓦,江苏更是三次刷新纪录至1.52亿千瓦。当城市在热浪中喘息,电力人用汗水诠释着"不停电"的承诺。
绝缘服里的汗水,是保电者最鲜明的勋章。安徽祁门的高空作业现场,十分钟的带电操作就让电力工人浑身湿透;江苏盐城的电线杆上,作业人员在12米高空完成老旧开关更换,3600余户居民毫无察觉。这种"无感知作业"的背后,是技术升级的支撑,更是责任担当的体现——盐城地区已开展736次不停电作业,减少32万户停电时户数,用专业守护着万家灯火。
应对高温"烤"验,更需智慧破局。安徽创新分时电价,增设午间低谷时段,以"节电一度奖励3元"撬动30万用户参与,单次活动压降负荷31万千瓦;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峰集中放电714万千瓦,可满足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用电。这些举措证明,保电不是简单的"硬扛",而是供需两端的协同发力。
跨区调配的电流,流动着全局观念。江苏借力跨省输电工程引入西部电力,湖北依托特高压枢纽保障水电外送,彰显了全国一盘棋的电网优势。当湖北抢修人员在铁塔上消除隐患,当安徽调度员紧盯负荷曲线,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一条条线路,更是高温下社会运转的正常脉搏。
热浪未减,保电仍在继续。从一线工人的汗水到政策设计的智慧,这场高温战役中,电力部门用行动证明:每一度电的稳定供应,都是对民生温度的最好注解。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