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每一天都要在小区外的田野边行走。 起初,那些刚插入的水稻幼苗绿星点点,东倒西歪,仿佛还带着离家的懵懂。农人的汗水是它们最好的养分,没过几天,它们便悄然挺直了腰杆,怯懦褪去,显露出勃勃生机。再过几日,奇迹般连成了一片绿,浩浩荡荡绿意汹涌。这绿,一日深过一日,浓得化不开。站在田坎上远眺,田畦之间,浑然织就一片望不到头的巨大绿锦,温柔地铺展向天际。那无边无际的青绿,彻底覆盖了收割遗留的枯黄与狼藉,呈现出一片浩瀚的绿海,在阳光下翻涌着生命的光泽,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能感觉那清新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绿意。 没过几日,蛙声也由疏至密,由弱渐强了。起初是一两声低鸣,声音弱弱的,是幼蛙断断续续试探的嗓音?而后那声音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开来,此起彼伏,织成了一张笼罩田野的声网,将整个稻田淹没。 白日里,这片绿海是静谧的,而当夜幕降临,蛙鸣声浪滚滚,气势磅礴。那绿色仿佛裹挟着夜色,在微凉的夜风里无声地飘荡、起伏,震耳欲聋的蛙鸣则像是要把整片稻田翻过来,让泥土下的生机也为之震颤。这蛙声,是六月夏夜大地最强劲的脉搏,一声声,一阵阵,重重地撞击着过路人。每当路过这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坐在田坎边闭上眼,任由这磅礴的生命之声将我淹没,此刻,仿佛自己也成了这片夜色田野的一部分。 这份咫尺之遥的绿意与生机,这份在都市边缘顽强生长、蓬勃律动的田园诗画,不只是窗外的一抹风景,更是我精神的故园。我深爱着这片随着农时变幻的田野——爱它春日的金黄灿烂,更爱它夏日无垠的绿海翻波爱它白昼农人辛勤耕耘的剪影,更爱它夜色中被蛙鸣点燃的勃勃生机。 一日路过稻田边,一对夫妻赤着脚,手执袋子站在稻田里撒化肥,我呆呆地看着他们,眼前浮现出陕北老家干枯的无法下种的土地和干旱得裂开了一道道裂缝的河滩,便脱口而出;“你们这里当农民都是享福的,不用爬山不用吹老黄风,条件多好啊!”当他听出我一口陕北口音时,突然唱起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嗓音浑厚高亢,发音原汁原味。如果不是站在碧油油稻田里,我一定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地道的陕北歌手。他说在榆林打了几年工,学会了陕北民歌也学会了扭秧歌…… 我站在田埂上,听着家乡的歌声不由感慨:纵使身处都市,只要推开一扇窗,走出小区大门,便能拥抱这份生生不息、喧嚣又宁静的大地之美。
【作者简介】清涧·叶子,陕北清涧县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汉中市、区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延安日报》《西南商报》
《三角洲》《汉中日报》《中国诗乡》《路遥文苑》《衮雪》杂志等。现居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