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砟到稿纸:我的双轨人生
文/叶志权
苗岭侗乡连绵的大山中,有两根看似毫不相干却又紧密相连的线条,它们分别是冰冷坚硬的钢轨和柔软细腻的稿纸。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书写出了一首独特而动人的平行诗篇,承载着我半个世纪以来深沉而炽热的情感。
两根长长的铁轨,宛如两条巨龙蜿蜒在大山里,它们沉默却有力地承载着半个世纪的深情。这份深情,是对铁路事业的坚守,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从山里那个天真无邪、光着脚丫奔跑的少年,到如今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山区铁路故事的作家,岁月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在钢轨上刻下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而那燃烧的激情,则在文字的海洋中永恒地流淌,从未停歇。这是一段独一无二的双轨人生,每一段记忆都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时光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黔东南那片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土地上,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与热闹,却有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间,清脆的汽笛声便如同山间最动人的晨钟,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一群天真烂漫的赤脚少年,如同欢快的小鹿,追逐着那远去的列车。那列车,就像一个神秘的使者,带着我们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和向往,驶向远方。
铁轨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银光,仿佛是大地母亲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那穿越崇山峻岭的钢铁巨龙,它不仅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奔向我们心中的远方,更在我们那纯净的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记得,第一次好奇地触摸道砟,那粗糙的石砾硌得手心发疼,但这种疼痛,却让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铁路的真实温度。那温度,是坚实的、厚重的,仿佛在向我诉说着铁路背后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1980年的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正式成为了湘黔铁路的一名养路工,开启了一段与钢轨亲密接触的工作之旅。白天,我手持道尺,认真地丈量着钢轨的平顺度。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测量,都倾注了我对这份工作的专注与热爱。那道尺,就像是我的伙伴,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日夜,见证了我在山区铁道线上的辛勤付出。
夜晚,当繁星点点布满天空,我便会拿起钢笔,在稿纸上记录下工友们的笑与泪。老工长那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茧纹,就像铁轨的横断面,那是岁月和劳作留下的痕迹,更是对铁路事业无私奉献的见证。六位危石看守工,在大山深处坚守岗位的身影,如同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第一篇《六条汉子和一堆危岩》新闻通讯的灵感源泉。那些散发着铁味芳香的笔记本,就像是一本本珍贵的历史书,记录着山区铁路人最质朴、最真挚的浪漫。
1994年,我转岗到了宣传岗位,从此,足迹开始遍布管内的每个工区。在春运的寒夜里,我深入小站,记录下了小站工长连续三年没回家过年的感人故事。那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在寒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高大。我仿佛看到了工作对工作的坚守和对家人的思念,这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让我的文字充满了温度。
在暑运的烈日下,我亲眼见证了养路工在50℃钢轨旁作业的坚韧。那滚烫的钢轨,仿佛要把人烤化,但养路工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维护工作。他们的汗水不停地流淌,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执着。特别难忘《大山雕塑群》采写时,工长小李在忙碌的工作中悄悄抹去眼角的汗珠,然后朴实而真诚地说:“别写我,写写钢轨吧,它比我们更辛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山区铁路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退休后,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故事,如同沉睡的宝藏,在稿纸上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在《陪妻值班》里,我用细腻的文字记录着铁路双职工特有的温情。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不平凡的爱情故事。《潘叔》则还原了老工长退休后还惦记轨距的执着。那无悔却坚定的声音,仿佛是拥抱平凡的嘱托,让我感受到了山区铁路人对工作的忠诚和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
当这些文字剪辑成册时,我忽然明白:钢轨丈量的是距离,它连接着乡村与城市,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而文字丈量的是人生,它记录着喜怒哀乐,让人们的情感得以永恒。
如今,我站在人生的月台,回首往事,那两根平行线清晰可见。钢轨承载着我的肉体,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奔波忙碌,为铁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文字安放着我的灵魂,让我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们时而交错,时而并行,共同铺就了这条充满道砟与墨香的人生之路。这,就是我最珍贵的财富,是我一生的荣耀与骄傲。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两条平行线将继续延伸,书写着属于我的永恒传奇。
作者简介:
叶志权,曾用笔名:寻梦今生、实心木。四川成都人,现居贵州省凯里市。中国铁路作家分会会员,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老年诗书画协会贵阳分会会员,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贵州省文学社社长,喜好文学,业余撰稿,钟情于诗词歌赋、散文随笔。喜欢岁月的回眸,细心体会生活的点滴,在流年的风景中记载心灵印记,享受每一个平凡瞬间。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