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搀扶》
作者|| 余炳元
近几天一打开手机,不管是微信还是抖音,流行歌曲【搀扶】众多的直播间在手机上霸屏,这些直播间不仅教唱而且还推送音乐人、孩童以及作词、作曲人亲自演唱。观者和学唱人群都是【搀扶】的忠实粉丝,他们中不仅有中老年人喜欢,青少年人也踊跃的参与。一首【搀扶】为何有这么多的男女老少人喜欢,是什么原因呢?作词、作曲人是何方神圣?于是笔者对作者进行了人肉收索。
(一)
马健涛,1981年出生,河南兰考人,从小不喜欢读书。据他自己说:一上英语课我就爱睡觉,一次老师看见我睡着了,就叫我起立回答“教师”的英语单词怎么读?我回答到:I‘m man ,于是同学们大笑,老师愤怒的拿着粉笔向他投掷过去。他中学没上完就被学校退学了,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歌唱演员,就把自己的理想告诉了家长,家长们也无奈。他背上一把吉他,爬上火车到了郑州去找宾馆和餐厅做卖唱,结果四处碰壁。他在一家餐馆认识了一位老师傅,这位老师傅了解他的情况后跟他说:你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啊?跟我到餐馆学艺每月也可赚不少的钱 。 囊中羞涩的他面对着现实,不得不考虑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住宿的问题,总不能饿着肚子去睡马路吧?到餐馆学艺,老师傅告诉他学艺首先是要学刀工,先从切西瓜皮开始练手。手艺哪有那么好学?他却先把手切到了,看见自己流血的手指,心里寒颤起来。老师傅说:干我们这行的哪个没切过手?
不久,他又到了杭州想找卖唱的处所,先是到了一家文艺单位,试唱以后主持人要他回家等电话,那时他哪里有电话啊,明摆着是不愿录取他。他住在一位熟人家里,尽管节约了住宿费,但他临走时母亲卖了一头猪赚了100多元给他做盘缠,结果所剩无几,再也没有财力的支持他继续去寻找工作,只有回到家里,这就是他学艺的经历。2024年他结婚16年后离异,这后他创作了【分手】、【放手】等歌曲,结果效应 不大,这期间他患上了忧郁症。同年11月25日他到医院体检,看到了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的身影,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柔软的部分,他决定以这对老夫妻为背景来创作一首崭新的歌曲用以吐露心声、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他说:这对老夫妻的背影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联想很多。又想到目前社会上离婚者多、晚婚者多、生孩子的少,我愿这社会和谐起来、好起来。这时他又听到了来电响铃的笛子声,就想到用笛子声来配乐,于是【搀扶】的构思就在脑海里逐渐形成。11月27日,搀扶就在网络中出现了。
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柴米油盐日子里相伴相守,没有高大上的说教,却道尽了老年爱情的绵长和坚韧。应该可以说:马健涛基础文化不行,但还是有音乐天赋的。这一点我们仅从【搀扶】曲谱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曲调阴阳顿挫、上下起伏错落有致,每节曲谱换气空间充溢,让歌唱者顺利上口演唱。这说明了马健涛还是有音乐底蕴、思维缜密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是很细腻的。由于【搀扶】创作的成功,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他无不自豪的说:我的粉丝由原来50多万上涨到现在有400多万。今年1月25日,马健涛在海南省参加了海南省春晚,在这个晚会上他亲自演唱了这首歌曲。看来现在他完全可以自豪的对着学生时代那个英语老师说:“I'm Teacher "。 马健涛的朋友说:"今生的【搀扶】是前生的缘"; 笔者认为:【搀扶】创作的成功是马健涛生活的积累。
也谈(搀扶)
(二)
保持对社会的观察,是马健涛从16岁以来闯荡社会的养成的一个习惯。他在医院看到的那白发苍苍、相互搀扶的老夫妻 步履蹒跚向前走的背景。 ”搀扶你的手到永久,相约今生会一起走“,歌词就在脑海中闪现出来,这是作者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可惜他自己没有做到“今生会一起走”,这也戳到了当代婚姻的痛点。一位网友评论到:马健涛的【搀扶】不是一首精心雕刻在象牙塔的情歌,他的词像老树皲裂的皮、粗糙却刻满了年轮;他的旋律象深秋的风带着沙砾,却吹得人眼眶发热,这歌声里住着一个贫瘠土地爬出的灵魂。 歌词继续写到到:“一转眼就过去了许多年,我的脸布满了沧桑,你的脸被皱纹写满---”。被皱纹写满不是对妻子的嫌弃,而是岁月和人生的不易啊 。【搀扶】出台之前,他失去了爱的痛;没有固定单位的工作,创作一首歌曲让他人唱红自己只得800元的稿费;他有三个小孩(三胞胎)还要面对分手、房租、大病、抚养等问题,尽管三小孩都判给女方,可以说他走到了人生的低谷。
歌词“今生我们还没有爱够”中的“爱”字 ,作者谱曲到“啦西西索米”,五个音符先升后降,他很好的用音符表达了人生坎坷的波澜起伏。演唱者唱得荡气回肠、听者听得九曲回肠。马健涛在视频上说:“爱情如歌,谱曲是缘分,演唱的是岁月”。这句话用在这里恰如其分。【搀扶】点击量达20亿次荣获音乐平台榜首,深受大众的喜爱,其中最大一个原因是他不仅描写了对老夫妻的祝福和期盼、社会人们的祝福和期盼,也是马健涛自我走向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有人希望他复婚或者再圆佳人。他说:在人生这个问题上我没做好,但我希望大家比我做的好。这是检讨,也是心愿。今天我在网上还看到一对老夫妻给马健涛写了一封公开信,署名为“两个坏土豆”,他们朗诵到:有一种穷,只剩有钱;有一种富,好像一无所有。有一种冷,是有人再次伤害你,有一种热,是对陌生人的关怀。马健涛半生的表现是不是一种 “热”呢?
公开信说:大众喜爱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这话说的有道理。马健涛的【搀扶】在获奖前或者说在爱情分手前他就创作了100多首歌曲,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如:【爱情牛肉面】、【爱上一个人有错吗】、【包容】等。其中【爱上一个人有错吗】、【包容】获得全国十大金曲之列,可惜这些都是马健涛帮别人做嫁衣唱红他人,观众只知道演唱者的名字而不知道马健涛,那时他创作成名的歌曲每首只有800元稿费。那些自称专业音乐人,有哪首作品能拿出手,有那些人喜欢你的作品?
马健涛是不是遇到了”冷“? ”两个坏土豆“问道:一个人摔多少跤才能找到自己的路?一个人哭了多少次才能珍惜眼前的拥有?一个人到了低谷多少次才能看清众生面孔?一个人要死多少回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这是灵魂之问,这是众生的呐喊!稍感到安慰的是【搀扶】这次是马健涛编曲、作词、演唱为自己包办并荣登榜首,对作者心灵是一种抚慰。马健涛有胸怀的人,作品唱红了大江南北说明了他的优秀;马健涛有谦卑的心是他的胸怀乃至格局所致。
马健涛的胸怀是敞亮的。【搀扶】获奖后,他拒绝了别人200万的买断,作品让大众自由的翻唱;他开办了”梦工厂“,转向培养新人。遗憾的是【搀扶】缺少一个至要的主角。
2025年7月7日
于:武汉国博

\
作者简介:余炳元,新闻人。曾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微博留下“金句”十多句,2005年与人合作的“扶贫扶在根子上获得人民日报”新闻一等奖,也曾在“民族大家庭”发表过“谁是武陵山区的领头羊”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