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人对我的帮助
(原创首发)
文/张庆松
那是一个暮色渐沉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挑起家中的粪桶,走向河边的菜地,准备给菜苗施肥、浇水,顺便采摘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带回家。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也踏实。归途中,当我挑着沉重的两桶河沙经过一段水泥水槽旁的陡坎时,意外骤然降临——一脚踏空,身体瞬间失去平衡,肩上的重担猛地倾斜,整副担子重重压在我的肩背之上。
那一瞬间,仿佛命运突然收紧了手中的绳索。只听“咔嚓”一声,我顿觉胸口一紧,呼吸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眼前一片漆黑,意识也逐渐模糊。在意识尚存的最后一刻,我拼尽全力向走在前方的大女儿呼喊:“救我!快去找李老师,让大家来救爸爸,爸爸快不行了!”
那时的我,肩头仍压着沉甸甸的担子,动弹不得。剧痛从头部蔓延至脸部、肩膀、上身,直至全身。后来听人说,我当时整张脸乌青发紫,脖子上的血管因剧烈疼痛而鼓胀得吓人,全身布满淤青与浮肿。但我始终咬紧牙关,努力屏住呼吸,强撑着不让意识彻底消散。
幸运的是,众人闻讯赶来,在跌打医生李老师的指挥下合力将我从重压中解救出来。李老师一边施救,一边不断呼唤我的名字,试图唤醒我模糊的意识。那时的我已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身体仿佛脱离了大脑的控制。他问我是否听得见,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舌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疼痛让我几乎无法思考。
在李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努力配合,终于在众人合力下缓缓站起。睁开眼时,我看到周围围满了熟悉的乡亲和热心的邻居,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大家小心翼翼地将我抬回家中,安置在床上。
那时,我的大女儿还在读小学,年纪尚小,却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我的重任。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为我熬粥、做饭,然后一口一口地喂我吃下;为我擦洗完身子后,才匆匆赶去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来,她又马不停蹄地为我准备午饭。晚上回家后,她帮我换洗衣物、擦拭身体、递水喂药,无微不至,毫无怨言。
这件感人至深的事情传到了我们楼里一位年长的邻居黄妈妈耳中。她听后深受触动,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女儿与我进行骨髓配型。令人惊喜的是,最终配型成功!她还特地从海南省请来了知名医院的专家,亲自上门为我诊治。在她们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不久后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直到后来我才得知,原来多年前,黄妈妈的大儿子曾向我借过二十万元用于创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偿还。她告诉我,这次的帮忙,是她以另一种方式来报答我当年的恩情。
人生如旅,有时看似山穷水尽,却总会在某个转角遇见温暖。这场意外让我深刻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也让我遇见了许多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好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善良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善良终有回响,温暖自有归途。
而我,又该如何才能真正报答他们这份深情厚谊?或许,唯有将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才能不负他们曾为我点亮的那束光。愿所有曾帮助过我的人一生平安,福泽绵长。(改写版)

个人简介
张庆松,男,中共党员,退休中教一级教师,热爱文学和生活,在网刊和纸刊等各大平台上发表文章50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