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讯 盛夏时节,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查庄村拾里莓好农业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紫黑饱满的“乒乓球葡萄”藏在绿叶藤蔓间。棚内一派忙碌景象:游客穿梭采摘,果农们汗流浃背地忙着分拣、装箱,新鲜的葡萄正通过物流发往各地。农场负责人查梦龙正架起手机,让妻子对着镜头当起“代言人”:“咱这乒乓球葡萄熟了,个大汁多甜度高,欢迎大家来尝鲜!”一旁忙着采摘的父亲查永剑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种葡萄,熟得快、卖不动,烂在地里心疼人。自从梦龙回来搞电商,拍视频、玩抖音,葡萄不仅不愁卖,还销到了安徽、江苏、河北,亩产收入从6000元涨到1.6万元,这都是新科技的功劳!”
今年29岁的查梦龙,原本在平顶山市做网络科技生意。2022年夏天,他回老家看望父母时,看到堆积如山的葡萄滞销,挂在藤上的熟果“扑腾扑腾”掉在地上,父母愁得睡不着觉。“咱懂网络,为啥不用特长帮家里打开销路?”查梦龙当即决定:“爹、娘,我回来种葡萄,靠电商打开市场!”
起初,父母担心他吃不了种植的苦,但查梦龙铁了心:“我不怕累,一定能让葡萄卖得好!”从此,他一头扎进葡萄园:父母负责田间管理,修剪、浇灌样样精心;他则发挥优势,搞起电商运营,拍视频、开直播,还注册了“拾里莓好”商标。
查家的家庭农场2019年成立,流转400亩土地种植多种果蔬,其中12亩大棚的“乒乓球葡萄”(学名藤稔葡萄)最受欢迎。这种葡萄个大如乒乓球,皮薄肉厚,带着“八分甜、一分酸、一分清冽味”的独特口感。为种出好果,查梦龙选用红糖、牛奶发酵的有机肥,“葡萄喝着‘营养餐’长大”成了当地佳话。靠着电商渠道,查家的葡萄当年就销空了。3年来,农场的葡萄、草莓等果蔬供不应求。致富后的查梦龙没忘乡邻,优先招收脱贫户、留守妇女和老人。采收季时,周边400多人来务工;常年有20多位村民在这里学技术,月工资2600元。56岁的脱贫户张志亭说:“在这儿干活能顾家、有钱挣,一年收入3万多,梦龙帮俺拔掉了穷根!”
“返乡青年查梦龙用一串串葡萄,串起了村民的致富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十里铺镇党委书记李欢乐说。 (古国凡 蔡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