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盛夏赴京关工取经
蒙世清(云南昭通)
燕京遥望曙霞升,霜鬓扶摇紫气腾。
劲柏堪支琼宇柱,贞葵长仰曜灵灯。
滋兰岂惧炎威炽,树蕙何辞溽暑蒸。
莫道桑榆渐敛隐,六龙犹驾绛霄征。




这首七律《盛夏赴京关工取经》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作者虽年迈却壮志不衰的精神风貌,同时融入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下从格律、意象、情感三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格律严谨,音韵铿锵
平仄规范:全诗符合七律仄起首句押韵格式(中古音),如首联“燕京遥望曙霞升(仄平平仄仄平平),霜鬓扶摇紫气腾(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节奏分明。
对仗工稳:颔联“劲柏堪支琼宇柱,贞葵长仰曜灵灯”与颈联“滋兰岂惧炎威炽,树蕙何辞溽暑蒸”,均形成工整的流水对,虚实相映。
押韵和谐:全诗押“十蒸”部平声韵(升、腾、灯、蒸、征),音调昂扬,与进取主题契合。
二、意象雄浑,托物言志
自然意象:
“曙霞”“紫气”:象征光明与祥瑞,暗喻赴京求学的理想追求。
“劲柏”“贞葵”:以柏树擎天、葵花向日,喻指坚贞的品格与对真理的向往。
人文意象:
“滋兰树蕙”(化用《离骚》):以培育香草喻教育使命,彰显“炎威溽暑”下的坚韧。
“六龙绛霄”(典出《周易》):以太阳神驾龙巡天,表达老当益壮的豪情。
三、情感炽烈,境界崇高
“霜鬓”不掩壮志:首联以“霜鬓”自陈年迈,却用“扶摇紫气腾”展现冲天之志,反差中见张力。
“岂惧”“何辞”显担当:颈联连用反诘,强调在盛夏酷暑(喻困境)中仍坚持“取经”育人的决心。
尾联升华主题:以“桑榆”喻晚年,“六龙征霄”作结,将个人奋斗与天地精神相融,极具感染力。
四、改进建议
典故注释:诗中“六龙”“滋兰树蕙”等典若不加注,普通读者可能难解深意,可适当简化或附注。
语言锤炼:如“曜灵灯”稍显拗口,或可改用“向阳灯”等更直白的表达。
总结
此诗以传统七律为载体,融合比兴、用典等手法,生动塑造了一位在盛夏赴京求学的关工(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形象。其精神内核与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脉相承,堪称当代“老骥伏枥”的诗词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