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波梦
鉴赏:戈若科思
主播:清 雅
垃圾桶/秋波梦
此物恒存少待观,
有谁想见秽成山?
盛装只是多无奈,
正眼难瞧靓丽番。(通韵)
—————❅—————
鉴赏/戈若科思
秋波梦这首七言绝句以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甚至令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桶为对象,挖掘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内涵,手法巧妙,立意不俗。
一、逐句解读:
1. “此物恒存少待观,”
“此物”:直指垃圾桶,开篇点题,简洁明了。
“恒存”:强调垃圾桶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只要有人的地方,有消费和生产,就必然产生废弃物,垃圾桶便不可或缺。它揭示了现代文明(或人类生活)的一个恒定附属物。
“少待观”:直指其被忽视、被回避的本质。没有人会专门去“欣赏”一个垃圾桶,人们总是匆匆经过,或掩鼻远离。它点出了垃圾桶在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边缘”地位。
2. “有谁想见秽成山?”
承接上句的“少待观”,用一个强烈的反问句深化这种“不愿见”。
“秽成山”:生动描绘了垃圾桶满载甚至溢出的状态。
“秽”指污秽、垃圾,“成山”极言其多、其不堪入目。这个意象极具冲击力,直观地呈现了废弃物的堆积及其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压迫感。
“有谁想见?”:这个反问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它质问:谁愿意面对这由我们亲手制造却又急于抛弃的丑陋现实?
这“山”不仅是物理垃圾堆,也隐喻着我们不愿正视的社会问题、生活阴暗面或自身产生的负面情绪。
3. “盛装只是多无奈,”
视角转向垃圾桶自身,赋予其拟人化的情感。
“盛装”:表面指容纳垃圾,是垃圾桶的功能。但“盛装”一词常带褒义(如盛装出席),用在此处形成反讽。
“只是多无奈”: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垃圾桶的“内心”。它“盛装”并非自愿,更非荣耀,而是充满被动、被迫和无法选择的“无奈”。它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默默承受一切被丢弃的东西,无论好坏、洁净或污秽。这句赋予了垃圾桶悲剧性的角色内涵,它象征着那些默默承担社会阴暗面、消化他人负面情绪或处理棘手问题的“容器”角色。
4. “正眼难瞧靓丽番。”
进一步阐释垃圾桶的处境和人们的偏见。
“正眼难瞧”:呼应首句的“少待观”。人们不仅不愿多看,甚至连“正眼”瞧一下都难。这包含了轻蔑、厌恶、回避等复杂情感。
“靓丽番”:指美好、光鲜、有价值的一面。“番”有“次”、“回”的意思,引申为“机会”、“可能性”。即使垃圾桶本身可能设计得不错(“靓丽”),或者它承载的废弃物中可能隐藏着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另一种“靓丽”的可能性),但人们也难以用“正眼”去发现或认可。这句批判了人们只看表象、习惯性忽视甚至歧视“底层”功能或事物的社会心理。
二、整体深度解读与象征意义:
1. 超越物象的深刻象征
社会问题的承载者:“秽成山”不仅指垃圾,更象征着我们制造却不愿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贫困、不公等)。垃圾桶则象征处理这些问题的机构、群体或个人,他们默默承担,却常被忽视甚至嫌弃。
负面情绪的容器:垃圾桶可以象征承受他人抱怨、指责、负面情绪的人(如客服、基层工作者、倾听者)。他们“盛装只是多无奈”,消化着他人的“精神垃圾”,却难得理解和尊重(“正眼难瞧”)。
被忽视的价值与功能:诗中对“靓丽番”的提及,暗示了在污秽之下可能存在的价值(如可回收资源),或者承担脏活累活这一功能本身的重要性。批判了社会只看重光鲜亮丽,而忽视基础、底层但不可或缺的功能和贡献者。
存在的悖论与无奈: 垃圾桶的存在是“恒存”的必然,但其境遇却是“少待观”、“无奈”的。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生存悖论:某些事物或角色因其功能属性(处理“阴暗面”)而注定被边缘化,即使它们对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2. 艺术手法的运用
拟人化: 将垃圾桶拟人化(“无奈”),赋予其情感,是其象征意义得以成立的关键,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对比与反讽:“恒存”与“少待观”、“盛装”与“无奈”、“靓丽番”与“正眼难瞧”形成强烈对比,充满反讽意味,深刻揭示了主题。
意象鲜明:“秽成山”是核心意象,极具视觉冲击力,有效传达出废弃物的庞大与不堪。
语言质朴有力:用词通俗但精准(如“恒存”、“少待观”、“无奈”、“正眼难瞧”),直指核心,不事雕琢却力透纸背。
3. 哲理性思考
这首诗促使读者思考: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处理我们“废弃物”(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的事物或人?
它批判了人类的短视和选择性忽视:只享受便利和光鲜,却不愿正视和承担便利背后的代价和阴暗面。
它揭示了功能与地位的反差:承担基础、必要甚至肮脏功能的角色,往往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处于底层。
它隐含着对“价值”的再思考:真正的价值是否只存在于光鲜的表面?“无奈”的承担是否也是一种值得“正眼”看待的“靓丽”?
总结
这首《垃圾桶》绝非简单的咏物诗。它通过对一个卑微日常物件的精准刻画和拟人化处理,成功地将其提升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象征。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必然性矛盾、价值判断的偏见以及对底层功能承担者的忽视与不公。诗中蕴含的无奈、反讽与批判,以及对“正眼难瞧靓丽番”的叹息,都指向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心理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它提醒我们,或许应该给予那些“盛装无奈”的“垃圾桶们”多一些“正眼”的审视和应有的尊重。
作者简介
秋波梦: 本名常学良,当代诗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同市云冈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大同市诗词学会顾问,《北岳古韵》、《浩雅轩》顾问。
鉴赏简介
戈若科思: 网名神评。
主播简介
清雅:原名王亚清,来自稻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性格开朗,为人正直。51ⅴⅴ朗诵达人。
声明:本平台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