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知了在夏日
文/林水火(福建)
一群知了用枝条遮挡躯体住处
没有午休的习惯
不在乎生命的时长
包括青春在内献给了夏日独特喧嚣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夏日
知了打通了彼此的藩篱
熟悉的具象牵扯着浪尖里的咆哮
滚动的记忆被沙滩吞噬
放空一个杯装入知了的痴狂执着
过滤的等候倒入
有限的夏日在假日的沿岸放飞晴朗
眸光似乎在梳理自以为是的苍白
这首《知了在夏日》以蝉为核心意象,在季节与生命的交织中,铺展了一段充满张力的抒情画卷,其独特之处可从三个层面细品:
一、意象的鲜活与隐喻的深邃
诗人对 “知了” 的刻画突破了常规的夏日符号:“在枝条遮挡去处” 的群像,既保留了蝉栖息的自然属性,又暗喻着群体在隐蔽处的集体发声;“没有午休的习惯”“不在乎生命的时长”,则赋予蝉以超越本能的意志 —— 它们并非被动鸣叫,而是主动将 “包括青春在内” 的一切献给 “夏日独特喧嚣”,这里的 “喧嚣” 已不再是聒噪,而是生命燃烧的宣言。
后两节的意象跳转更显精妙:“打通彼此的藩篱” 的夏日迁徙,将蝉的活动升华为打破隔阂的精神象征;“浪尖里的咆哮” 与 “沙滩吞噬的记忆”,以水与沙的意象嫁接,让蝉的执着与时光的流逝形成对话,看似跳跃的场景实则暗藏生命与环境的博弈。
二、情感的递进与哲思的留白
诗歌的情感脉络从 “献歌” 的热烈,过渡到 “牵扯” 的怅惘,最终落脚于 “梳理” 的自省。“放空一个杯装入知了的痴狂执着”,以 “杯” 为容器,将蝉的本能行为提炼为 “痴狂执着” 的精神特质;而 “过滤的等候” 与 “有限的夏日” 的对照,则点出执着背后的时间困境 —— 即便拼尽全力,夏日终会结束,正如 “假日沿岸放飞的晴朗” 终会被暮色收回。
结尾 “眸光似乎在梳理自以为是的苍白” 尤为耐人寻味:当人以审视的目光回望蝉的生命,最终照见的却是自身的 “苍白”。这种视角的反转,让诗歌跳出对蝉的单纯咏叹,转向对生命价值的深层叩问 —— 我们是否也如蝉一般,在有限的时光里,用 “自以为是的” 方式燃烧着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