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
侯俊英
伏天还没到,小暑却张牙舞爪地露出赤红、狰狞的面目。太阳公公也“火上浇油”每天飙升十七八度的高温,午后的空气里弥漫着热浪,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气息,轻轻拂过脸颊。天空似一块“铁板烧”、又似一个大大的蒸笼,热气腾腾地煎烤着山川大地。
叽叽喳喳的鸟儿,抖一抖身上的羽毛,三一团俩一伙的,很知趣地躲在屋檐下,过着“销声匿迹”的日子。它知道,一旦胆大妄为得跃上枝头唱曲高调儿,定能热成“烤串。”只有不知疲倦和好歹的知了,瞪着漆黑油亮的二目,铺开翅膀紧紧地扑在树枝上,把尖尖的嘴巴,深深地插进树干,尽情地吸吮着“乳汁,”补充体力又滋润着嗓门。撕心裂肺地发出枯燥乏味的尖叫声:“热死了!热死了!”叫嚣得非常的刺耳,让人无法忍受。知了背上两扇坚硬的躯壳,就像鳞片一样,让太阳折射得闪闪发亮。头伏天是知了最高光的时刻,等到了末伏,也就到了它的归途末路。别看它今天趁热喧嚣“闹得欢,”但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也蹦达不了几天了。”
窗外那棵梧桐树的叶子,纹丝不动地耷拉着无精打采的脑袋,好像是在默默地祈祷着一场雨水的到来。哪怕是碎雨几滴,大可缓解燃眉之急啊。坐在树下乘凉的老人们,拿着硕大的芭蕉扇子,不停地挥舞着,仍然汗流浃背,背心短裤湿漉漉的。一碗接一碗的微凉茶水狂饮着,依然浇不灭炎炎的暑热烈焰。俗话说:“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这个月份应该是下雨的季节,大旱还不过六月二十四呢,可老天就是不变脸。“六月连阴吃饱饭”可是千年不变的定律啊。希望老天爷眷顾一下苍生吧,别破了自己的规矩,打了自己的脸。
再看城中小河里的流水,不见了往日的欢快,绿着个脸玩起了深沉。小鱼儿也懂得看水的“脸色”行事,扎进了深水里,逃避着紫外线的猛烈追杀,和渔翁那垂在水里,挂着诱饵的犀利的倒刺钩儿。可有的小鱼儿,却耐不住深水里的寂寞,悄悄地浮出水面,在树荫下那片看似凉爽的岸边,张开小嘴,贪婪地呼吸着,“口吐莲花”泛着泡泡儿。不知深浅的小家伙,还没享受一会儿,就让熊孩子手里的罐头瓶儿给装了进去。小河边的绿茵下,纳凉的老人星星点点,只有几个十几岁左右的小顽童在戏嬉玩耍。但不远处小公园里的健身场地上,惊现亮眼壮观的场面。不惜命的腰圆体胖的膀爷壮汉,三三两两的趴在滚烫的石板凳上,赤裸裸地在晒背。不知是在减肥还是治腰伤,豆粒大的汗珠包裹着脊梁,被太阳照的油光水滑。选择这样的天气晒背,可见勇气可嘉,胆量也不是一般能做到的。
小暑的到来,又给烈焰增色不少。尽管空调电扇不停歇地旋转,二十多度永远打不败三十九和四十度,尽显身单力薄,力不从心。我突然讨厌起小暑,厌烦起夏天来了。手里的笔怎么也描述不出“夏花灿烂”那自然、奔放、浪漫的画面。到是炎热给人带来浮躁、焦虑和不安。酷暑炎热让人无法抗拒,无处逃避,还必须学会坚强面对。暑天的炎热,在老天爷的眼里,人变得那样渺小和懦弱,让人感到压抑无助,透不过气来。无论怎样做都是那样无精打采,昏昏噩噩。我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太阳公公每天早早露出略带微笑的、讽刺的、烧得让人睁不开眼的面红耳赤的脸。
酷暑难耐,酷暑撩人。用几句顺口溜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吧:
蝉鸣虫吟夏过半
绿肥红瘦昙花现
酷暑难耐汗如雨
心醉半醒意难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