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杜永脉,男,无党派人士。生于1966年10月,宿城区人。自1983至1986年,就读于埠子中学,创办青春文学社,在原青年文艺、百花文艺、原宿迁县广播电台等机构和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微型小说等;1986年7月考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89年毕业、大专学历(工民建专业),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宣传委员。1990年参加工作并被南京金陵船厂先后聘为成型车间技术员、厂部政工员、上海总公司团委副书记等,1996年10月,聘为宿迁市市委党校创建办技术负责人,2003年始聘为苏州市审计局、相城审计局及二所办公室主任主审。2008年至今任江苏伟业房地产土地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及安徽项目总监)、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是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楹联协会会员、宿迁市稳评协会会员、宿迁市文联成员、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宿城区诗词楹联协会理事,原宿城区楹联协会副主席、宿城区阅读协会理事,宿城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宿豫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半朵文化专栏作家。爱好诗、词、赋、楹联、小说、书法、旅游及社会研究等。

中篇章回小说——《津津有味的金瓶梅》
作者/杜永脉(少陵堂)
(十三) 红娘
一次闲聊中,话题不知怎么转到了金正国身上。林薇吃着酱鸭,感慨道,“金科长真是厉害,眼光毒,要求也严。跟着他做事,压力大,但真能学到东西。就是……,感觉他一个人,挺不容易的。” 她顿了顿,想起金瓶梅提过他母亲早逝,父亲一直未再娶。
金瓶梅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我爸那人,工作就是他的命,回家也是冷冷清清的,就爱摆弄他那几盆兰花,要么就是看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薇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的好闺蜜杨帆。杨帆是她在北京读研时的室友,年龄偏大她近10岁,平时待林薇就是姐姐和妹妹关系,她走路带着风,人未至,一串脆亮的笑声就先撞开了那个厚重的研究室门。还有两三年,就到四十,眼角已有了细纹,可那笑容绽开时,依旧有灼人的光亮,仿佛能驱散北方冬日里沉积的阴霾。“小太阳”——这研究生时代得来的绰号,贴在她身上,真也贴切。

她时常带林薇去她父亲那间老屋。屋子不大,收拾得却洁净,只是静。她一到,便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叽叽喳喳,讲着学校的趣事、听来的见闻,努力要把每个角落都填满。从正午到阳光斜照进窗棂时,也阻止不了她眉飞色舞的脸。她总会自然而然地把话头引到她父亲身上,语气轻快得像在谈论天气,“爸,隔壁张姨那天还问起您呢……”“楼下新开了家馆子,哪天您跟李叔他们去尝尝?”她眼睛亮亮地望着父亲,嘴角弯着,像朵极力盛开的向日葵,把所有的热力都朝向那唯一的太阳。她周旋于人群,笑意盈盈,也像那颗永不疲倦的太阳,慷慨地播撒光热,驱散他人的寒意。性格开朗,更像个小太阳,学的是艺术管理,现在在一家知名画廊工作,眼光也是独到,人也热情。更重要的是,杨帆的父亲和金正国年纪相差不了几岁,也是早年丧偶,独自把杨帆拉扯大。杨帆曾无数次跟林薇吐槽,想给老爸找个伴儿,老头儿太倔,死活不肯。所以,为了老爸,也就一直没有找个好头绪。

“金瓶梅,”林薇放下筷子,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金瓶梅,“你说实话……,要是给金叔叔介绍个朋友,怎么样?”
金瓶梅一愣,“啊?介绍朋友给我爸?我爸那脾气,轴得很,那个老狐狸,能行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 林薇来了兴致,“我有个闺蜜,叫杨帆,人特别好,爽利,有见识,搞艺术的。她爸情况跟金叔叔差不多。我觉得……,他们说不定能聊得来?” 她没有直接说“相亲”,而是用了“介绍个朋友”、“聊得来”这样更温和的词。
金瓶梅想了想父亲书房里,那些厚厚的经济类书籍和冷清的兰花,再想想林薇描述的杨帆和她父亲,心里也隐隐觉得,或许……,真该让老头子的生活里,多点不一样的颜色?他点点头,“行啊,你看着办呗。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 话糙理不糙。
林薇的行动力就像对待单位的工作,是惊人的。她没有直接生硬地安排相亲。机会很快就来了。
市里要举办一个“运河记忆”主题的文化艺术展,规格不低。商务局作为协办单位之一,金正国自然要出席开幕式。林薇作为项目对接人之一,也拿到了几张内部邀请函。她立刻想到了杨帆,画廊,正好有艺术家的作品参展!

“帆帆!江湖救急!”林薇一个电话打过去,“我们宿迁搞个大展,有你喜欢的艺术家参展!特邀嘉宾,内部通道,来不来?顺便……,带你认识位我们这儿德高望重的文化前辈,金科长,对艺术也很有见地的哦!” 她把“介绍朋友”包装成了“结识文化前辈”。
杨帆一听有喜欢的艺术家,还能认识当地文化人士,立刻爽快答应。
开幕式那天,金正国穿着熨帖的西装,带着惯常的严肃表情出席。林薇作为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巧妙地安排着流程。当她把杨帆引荐给金正国时,特意强调,“金科长,这位是杨帆,北京“国茂”画廊的资深策展人,这次参展的几位艺术家,都是她们画廊力推的,非常有想法。”

金正国出于礼貌,矜持地点点头,公式化地握手,“杨小姐,欢迎您来宿迁。”
杨帆却落落大方,笑容灿烂如朝阳,“金科长好!久仰大名!林薇可没少跟我夸您,说您是宿迁经济发展的幕后功臣!这次展览主题真好,‘运河记忆’,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需要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来激活,您觉得呢?” 她一句话,既捧了金正国,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艺术本身,还抛出了个有深度的问题。
金正国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只是个普通的艺术圈年轻人,没想到谈吐不俗,对主题的理解也很到位。他难得地认真回应起来,“杨小姐说得对。运河是宿迁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但面向未来,确实需要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两人就展览的作品和运河文化的现代转化,竟然聊了起来。金正国严谨的思维和深厚的本地文化底蕴,让杨帆频频点头;杨帆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新锐的观点,也让金正国觉得耳目一新,仿佛一扇新的窗户被打开了。
林薇在不远处“忙”着协调事务,眼角余光却一直留意着这边。看着金正国脸上那难得一见的、带着思索和兴趣的神情,再看看杨帆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样子,她嘴角悄悄弯起一个满意的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