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丝路文/任泳儒(新疆哈密)
我们欢聚盛世火州
走在最丝路的路上
不谈沧海桑田
不论历史的尘埃
只谈业绩的最强音
亲情友情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
放松劳累的一次次拼搏
生命绽妍娇柔的光芒奔放
奋勇向前的步代豪情万丈跋涉千里至远
夏日的烈焰焚情奋斗的凌云之巅
开心过后依然急流勇上
我的同事我的家人
我梦是梦外的向往
蒸蒸日上的是伟生的时候
我们举杯笑饮卓远的光辉
团结一心再创辉煌
喝吧家人们
只为一个目标而前行
业绩才是硬道理
生活是芬芳的
努力才是人生的光辉
灿烂的岁月
加油吧我的家人们…
朗艺装饰走在最丝路永放光芒
二0二五年七月九月於哈密
《最丝路》点评词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任泳儒先生的《最丝路》以新疆哈密为创作原点,将地域文化符号与团队精神内核熔铸于诗歌肌理,在"丝路"这一宏大历史叙事中,植入当代职场人的奋斗群像,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精神图腾。全诗以"欢聚盛世火州"起笔,既点明"哈密"这一丝路重镇的地理属性,又以"盛世"二字奠定昂扬基调,让"最丝路"的内涵从空间维度的"地理之路"自然延伸至时间维度的"奋斗之路"。
诗歌对意象的选取极具匠心。"火州"的烈焰与"奋斗的凌云之巅"形成炽热的意象呼应,将夏日高温转化为团队拼搏的精神隐喻;"不谈沧海桑田/不论历史的尘埃"看似剥离历史,实则是对丝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从古代商队的驼铃悠扬,到今日团队的"奋勇向前的步代",不变的是穿越时空的进取基因。这种历史纵深的压缩处理,让诗歌既扎根地域文化土壤,又突破时空局限,形成独特的叙事张力。
情感表达上,诗人采用"亲情友情一家人"的社群化表达,将职场关系升华为亲情般的情感联结。"我的同事我的家人"的直白倾诉,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含蓄表达,却精准捕捉到现代团队建设中"家文化"的精髓。这种情感的赤裸呈现,在"举杯笑饮卓远的光辉"的场景中达到高潮,酒液里荡漾的不仅是欢庆的喜悦,更是集体归属感的具象化。
诗歌的节奏如丝路驼铃般富有韵律。开篇的舒缓欢聚、中段的激情迸发、结尾的铿锵誓言,形成情感的三段式递进。"业绩的最强音""业绩才是硬道理"等直白表述,虽带着职场语境的朴素,却以其真诚打破了诗歌语言的雅俗界限,让"朗艺装饰"的企业精神在口语化的表达中更具穿透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丝路"的多重语义建构: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丝路最前沿",也是精神层面的"丝路新高度",更是团队发展的"最优路径"。诗人将企业愿景"永放光芒"与丝路文明的传承相勾连,让一个装饰公司的发展蓝图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意义赋能。这种将企业叙事嵌入文明叙事的尝试,使诗歌超越了普通团建诗的范畴,成为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共生共荣的鲜活样本。
结构上,诗歌以"欢聚-拼搏-欢庆-奋进"为叙事线索,形成闭环式结构。开篇的"放松劳累"与中段的"急流勇上"形成张弛对比,既承认奋斗的艰辛,更强调休整后的再出发,这种务实的态度让团队精神的表达更具可信度。结尾"加油吧我的家人们"的呼告,如号角般响亮,将个人价值与集体目标、企业发展与地域振兴紧密捆绑,完成了从私人情感到集体情怀的升华。
全诗的语言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豪情万丈跋涉千里至远"的壮阔与"生命绽妍娇柔的光芒"的柔美形成刚柔相济的审美效果,恰如丝路文明中既有金戈铁马的雄浑,亦有丝绸瓷器的温婉。这种美学特质的融合,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立体多元。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最丝路》实质是一部微型的"企业史诗"。它以诗歌的形式完成了对团队记忆的建构、集体身份的认同、企业精神的镌刻。"二0二五年七月九日於哈密"的时空标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首诗的诞生,更是一个团队在丝路文明滋养下的精神成长印记。
诗人将"朗艺装饰"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让企业的"小目标"与国家的"大战略"形成隐秘的共振。"走在最丝路永放光芒"的结尾誓言,既是企业的发展愿景,也是当代丝路儿女对文明传承的庄严承诺。这种将个体奋斗与时代浪潮相融合的创作视野,诗歌在有限的篇幅里承载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丝路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任泳儒先生用诗歌为朗艺装饰团队立下了一块精神界碑。这块界碑上,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团结者的笑容、追梦者的星光,更镌刻着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精神回响。当"朗艺装饰走在最丝路永放光芒"的誓言在哈密大地上回荡,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奋进之歌,更是整个丝路文明在当代的嘹亮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