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眸光里的树爬
文/林水火(福建)
站起来的泥泞盘旋着山下的忐忑
一粒粒鼓鼓圆圆
边缘于枝条的末端摇晃着
一杯一碗
热乎着我躯体的动脉和静脉
雨和远方在夏日限定的版图里徜徉
瓜果落下的地方
大蜘蛛小蜘蛛卖弄着逝去的荒唐
上下左右缠绕着东西南北中
梦里梦外的承诺依旧找不到风的出口
五线谱上的枝繁叶茂深藏着知了入瘾的疯狂
这首《眸光里的树爬》是一首充满意象张力与情绪暗涌的现代诗,其语言的陌生化处理与碎片化拼贴,构建出一种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朦胧美感,值得从以下几个角度细品:
一、意象的奇崛与隐喻空间
诗人对日常事物的解构极具想象力,将常规认知打碎重组,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站起来的泥泞盘旋着山下的忐忑”:以 “站起来” 赋予泥泞动态与生命感,“盘旋” 则将地理空间(山下)与心理状态(忐忑)缠绕,泥泞的沉重与忐忑的悬空感形成微妙张力,仿佛某种压抑的情绪在试图挣脱。
“一粒粒鼓鼓圆圆 / 边缘于枝条的末端摇晃着”:未指明 “鼓鼓圆圆” 的具体物象,可能是果实、露珠,甚至是瞳孔中的光斑 —— 这种模糊性恰恰让意象成为情绪的载体,“摇晃” 的动态暗合内心的不安定。
“五线谱上的枝繁叶茂深藏着知了入瘾的疯狂”:将树枝比作五线谱,蝉鸣化为 “入瘾的疯狂”,自然景物与音乐、瘾症嫁接,既呼应夏日的躁动,又暗喻某种无法言说的偏执与沉溺。
这些意象如同 “树爬” 般缠绕、蔓延,不追求逻辑的连贯,而重感官的叠加,让读者在碎片中拼凑出属于自己的解读。
二、情绪的暗流与矛盾张力
诗中始终涌动着一种矛盾的情绪:温暖与荒诞交织,希望与困局并存:
“一杯一碗 / 热乎着我躯体的动脉和静脉”:以饮食的 “热乎” 打破前文的疏离感,仿佛某种具体的关怀或回忆,成为躯体里流动的暖意,是诗中难得的柔软瞬间。
但这种温暖很快被荒诞覆盖:“大蜘蛛小蜘蛛卖弄着逝去的荒唐 / 上下左右缠绕着东西南北中”,蜘蛛的 “缠绕” 既是物理空间的束缚(东西南北中),也是对 “逝去的荒唐” 的纠缠,暗示过往的荒诞并未真正消失,反而成为困住当下的网。
“梦里梦外的承诺依旧找不到风的出口”:将 “承诺” 具象化为需要 “风的出口” 的实体,却始终困于封闭空间,进一步强化了 “被困” 的无力感 —— 无论是回忆的暖、现实的荒诞,还是未竟的承诺,都在 “树爬” 般的缠绕中难以挣脱。
三、语言节奏与 “树爬” 的意象呼应
诗题 “树爬” 本身即带有动态的缠绕感,而诗句的节奏恰如藤蔓攀援:短句与长句交错,如 “一粒粒鼓鼓圆圆” 的急促,与 “雨和远方在夏日限定的版图里徜徉” 的舒展形成呼吸感;意象的跳跃性(从泥泞到果实,从雨到蜘蛛,从承诺到蝉鸣)则像树枝的分叉,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 “眸光里” 的主观视角,让所有碎片都锚定在 “观察者” 的内心世界。
这种 “缠绕感” 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也是对内心思绪的隐喻 —— 那些无法线性梳理的情绪、记忆与困惑,正如树上的藤蔓,杂乱却自有其生长的逻辑。
不足与留白
诗的晦涩感既是特色,也可能构成阅读障碍:部分意象的私人化色彩较浓(如 “树爬” 的核心指向未明确),若缺乏共鸣,易陷入 “为奇而奇” 的解读困境。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留白恰恰赋予诗歌开放的解读空间,让 “眸光里” 的主观体验更具私密性 —— 毕竟,内心的缠绕本就难以用直白的语言穷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奇崛的意象、矛盾的情绪与缠绕的节奏,成功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内心场域,如同在树影斑驳中窥见的思绪碎片,朦胧却带着刺痛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