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潮)在赤壁这片人杰地灵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者:他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微霜,从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到城市课堂的明亮讲台,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三十七载光阴,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动人的育人篇章。他,就是赤壁市实验中学深受师生敬重的政治教师——何冬林老师。
深耕教学一线,硕果累累香满园
何冬林老师的教育生涯,是一部扎根教学一线的奋斗史。37年来,他始终将教学作为立身之本,特别是长期奋战在初三政治教学的重要岗位上,肩负着为学子们夯实思想根基、引领人生航向的重任。他对教材的深刻钻研、对学生心理的精准把握、对课堂艺术的不断追求,结出了累累硕果:
课堂熠熠生辉: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在咸宁市优质课竞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曾两次斩获一、二等奖的殊荣,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的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思维的启迪与价值观的塑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他让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核心内容,提升思辨能力。
桃李竞相芬芳:他悉心指导的学生政治小论文,以其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考,在湖北省小论文比赛中脱颖而出,勇夺一等奖,展现了何老师卓越的育人成效。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们扎实的知识基础,更折射出他们在何老师引导下逐步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交流谱写新篇:2020年至2023年,何老师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城区教师交流工作。他不仅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带到新的环境,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赤壁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交流教师”的光荣称号,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践行者。他在不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与共享的桥梁,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才情闪耀舞台,教育风采别样红
讲台,是何老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而舞台,则是他展现教育人别样风采的另一个重要天地。何冬林老师才华横溢,长期担任赤壁市教育系统各类大型文艺汇演、表彰庆典等活动的主持人。他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饱含教育情怀的语言表达、灵活机动的现场把控能力,一次次点亮舞台,为活动增光添彩。
在他的主持下,一场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论是节日庆典、毕业典礼,还是教师节表彰大会,他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营造出庄重而不失温馨的氛围,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他的这份执着与奉献,同样得到了赤壁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成为赤壁教育系统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他用语言传递温暖,用行动诠释责任,成为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教育形象代言人”。
笔耕不辍结硕果,教研相长谱新章
在繁忙的教学与舞台工作之余,何冬林老师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精神,笔耕不辍,将宝贵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
育人智慧见诸报端:他的教育叙事与教学心得在主流报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上密集刊发,引发广泛关注:《夸出来的好学生》(2024年10月13日,第4181期第2版)分享了他运用鼓励式教育的成功案例;《班级风波》(2024年11月3日,第4192期第2版)生动记录了他巧妙化解班级矛盾、引导学生成长的智慧;《珍爱生命 接纳生命》(2024年11月24日,第4205期第2版)则体现了他对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高度关注与深刻思考。
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何老师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实践。
课题引领德育创新:何老师不仅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更致力于德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他主持和深度参与的德育重点课题《中学生友善教育研究》,聚焦时代命题,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该课题围绕“友善”这一核心价值展开,结合现实教育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如建立友善型班级文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研究成果已在多所学校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岁月如歌,师者匠心
三十七年,岁月静默流淌,带走了青春年华,却沉淀下满园桃李的芬芳和无悔的教育情怀。何冬林老师用半生的执着与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教学能手到舞台明星,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先锋,他始终步履铿锵,初心不改。
他用知识的粉笔描绘春秋,用奉献的汗水浇灌桃李,用多彩的才情装点教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师者赞歌。
何冬林老师,是赤壁市实验中学的骄傲,更是赤壁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期待他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继续书写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