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年代。它使中国继秦汉统一之后,再次陷入割据与动乱之中。政治分裂,内战不断,政权更迭,经济衰退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但是,它又促进了南北民族的交融与迁徙,也使玄学和佛教盛行,为这一时期创造了多元的民族文化,留下许多永载史册的精品奇观。
三国时代(1)
①董卓之乱 经过黄巾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基本上丧失了统治能力。汉灵帝死后,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与以十常侍张让、赵忠、曹节、夏恽、郭胜等为首的宦官两大集团,在政权归属上进行了殊死搏斗。从而加速了东汉皇朝的崩溃与灭亡。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掌权,宦官蹇硕想谋杀何进未遂,反被何进抓起来杀了。一方诸侯袁绍,劝何进趁势把宦官势力彻底铲除掉。于是何进写信招董卓带兵进京控制局面。宦官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假传太后密令,把何进召进宫来杀死。袁绍得到消息,立刻派他的弟弟袁术领兵攻打皇宫。袁术一把火烧了宫门,大批士兵冲进皇宫,不分青红皂白,见了宦官就杀。结果外戚与宦官火并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被何进招来的董卓反而掌了政权。他废掉汉少帝,另立刘协为汉献帝,自己则当上了权压朝臣的相国,引起各路诸侯不满。加之董卓为人凶狠残暴,专横跋扈,又纵火焚烧古都洛阳数百里之境,天人共愤。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十几万人马组成一支联军。公推袁绍做盟主,欲进京伐董。
②王允连环计 司徒王允一心想为国除害,必欲杀死董卓,苦无良策。有一天,听到府中歌妓貂蝉抚琴吟唱,立即请她到画阁中。王司徒对貂蝉说:“奸贼董卓阴谋篡位,朝中文武束手无策。我打算用连环计除之,所虑者唯吕布耳。先将汝许嫁与吕布,后献给董卓,你可从中挑拨离间他们父子二人关系,让吕布杀掉董卓,再设法除却吕布,为国翦灭祸患。不知你肯否?”貂蝉当即表示甘愿以身巧施“连环计”。于是王允将貂蝉充作干女儿先许配给吕布,后又送给董卓,由此离间二人。在大闹凤仪庭之后,父子反目成仇。接着王允安排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最后貂蝉跟着吕布,四处投奔,借乱征讨,占领了徐州。当徐州失陷后,吕布被陈登骗到下邳居住。此时,吕布十分颓废,日夜喝酒、陪伴严氏和貂蝉。最终落了个命殒白门楼的下场。我国民间传说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羞花闭月之貌的貂蝉,也就从此不了了之。
董卓被杀
三国时代(2)
③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来,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桃花正盛的桃园中,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故事。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准备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榜文发至涿郡,刘备等人前往应征。皇叔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家贫,以贩鞋织席为生。本想组织一支队伍投入战事,苦于财力不足和缺乏帮手。正在踟蹰,巧遇为人豪爽的肉店掌柜张飞,从外地来涿郡贩枣的好汉关羽。于是三人同进酒店畅饮叙话,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武圣关公 马到成功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因他三人志同道合,共同投军,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异性兄弟。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从此,三人患难与共,扶危救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开创了三国蜀汉一方天下,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桃园三结义
④三顾茅庐 刘备自涿郡起兵以后,在与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屡失利,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得到高人的辅佐。于是他投奔荆州刘表,想从这里寻求人才。不久遇到谋士徐庶,二人谈得很投机,他就清徐庶当自己的军师。打了几次胜仗后,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捉去,硬逼着徐庶之母写信给儿子,被徐母拒绝。于是,曹操的人就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是个大孝之人,一见母亲召唤,就立即前往。临走前,他为刘备推荐了几个人,其中就有隐居南阳的“卧龙先生”。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这“卧龙先生”本名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在南阳隆中躬耕隐居十年。刘备与关羽、张飞二人三次去请,诸葛亮才答应出山辅佐刘备。著名的“隆中对”,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虚心请教,诸葛亮倾心
策划的一个成功的战略方案。事实证明,这之后诸葛亮火烧博望大败曹军的战例,就使得刘备才有了一方领地。
三国时代(3)
⑤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公元195年,长安发生火并。外戚董承和一批大臣保着汉献帝逃出长安,回到洛阳。洛阳的宫殿,早已被董卓烧光了,到处是残砖破瓦,荆棘野草。汉献帝到了洛阳,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粮食。这时候,曹操正驻兵许城(今河南许昌),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出一支人马到洛阳去迎接汉献帝。汉献帝和大臣们听说到了许城有粮食,都希望能早点迁都。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城,并正式定都于此。曹操在许城为汉献帝造了宫殿,让他正式上朝。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开始用汉献帝名义向各地州郡豪强发号施令。他首先以汉献帝名义下诏,责备袁绍拥兵自重,只顾自己扩大地盘,不帮朝廷。接着,曹操又用献帝名义封袁绍为太尉。这下可惹恼了袁绍,嫌官小,上表辞去太尉一职。曹操不愿和袁绍闹翻,就把自己大将军头衔让给袁绍,自己改称车骑将军。为了改变因战争造成的饥荒,曹操开始在他管辖的州郡推行屯田制,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此后,凡是实行屯田制的地方,谷仓都装得满满的。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⑥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为了争夺北方地盘,曹操和袁绍发生了一场大战。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后方巩固;曹操则仅有军队一两万人,而且所在之地久经战乱,民贫粮少,物资供应匮乏。然而,曹操计谋颇多,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采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战术,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诛文丑,在延津大破袁军。初战胜利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坚壁不出。如此阻遏袁绍十万大军达半年之久,弄得袁绍精疲力竭。曹操趁机奇袭袁绍粮仓乌巢, 摧毁袁绍的粮草基地。曹操听从谋士荀彧建议,以两万兵力大破袁绍十万大军于官渡。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不到200里,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于世。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消灭袁绍主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战
例,并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三国时代(4)
⑦孙策收江东 在东汉群雄混战中,长沙太守孙坚兵败身死。他的儿子孙策带领几个人投奔在袁术手下,当了个小小的武将。虽然孙策屡立战功,但是袁术就是不重用他。袁术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明知孙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生怕日后有了地位自己不好控制,所以只派给他一些行军打仗的苦差,也不提拔擢升。孙策不甘心屈居人下,他想返回江东,收复父亲失去的土地。苦于没有兵力,理想无法实施。他想到了一样东西或许可以帮忙。那就是当年董卓火烧洛阳时,他父亲在皇宫一口井中得到的传国玉玺。于是他用这颗玉玺作为抵押,和袁术借来三千兵士和五百匹战马,带着程普、黄盖、韩当和吕范一帮部下,向江东进发。途中经过历阳(今安徽和县境内)时,巧遇少年时好友周瑜,请其帮忙,周瑜一口答应,并推荐了张昭等谋士一同随孙策开创基业。不久,占领江东,从此形成三国之一的吴国政权。
孙策下江东
⑧文姬归汉 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有个大文豪叫蔡邕,他有个女儿叫蔡文姬,长得很美,精通诗文、音乐。可惜被匈奴掳去。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夫人,在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左贤王待她很好。可蔡文姬日夜思念家乡,念念不忘返回汉朝。曹操打败袁绍后,与匈奴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外交关系,将蔡文姬接了回来,并做主将文姬嫁给董祀。从此,蔡文姬着手整理她父亲遗稿,遂创作出了名扬后世的《胡笳十八拍》, 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件美谈。
文姬归汉
三国时代(5)
⑨曹操挥鞭南征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他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政权方面他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并且捏造罪名杀掉多次侮辱过自己的政敌孔融,维护了他的政治权威。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向夏口方向退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由于糜夫人与只有2岁的刘禅在乱军中与大队走散,赵云又重新杀回长坂坡准备把他们救出。此时糜夫人把刘禅交与赵云,自己因腿部受伤无法逃走,果断投井而亡。赵云只得怀缚阿斗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斗,杀了个七出七进,突围而去。
长坂坡
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在当阳桥上横矛立马说:“俺是燕人张翼德是也,谁敢前来与俺决一死战!”曹军无人敢近,疑有伏兵暂退,张飞拆桥后追刘备而去。而曹操返回后亦没有继续追击而是赶往江陵。曹操占领江陵后,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作为水战主力,加强训练,准备东征。
诸葛亮过江东
⑩赤壁大战 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
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然后说服孙权联合刘备,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
曹操槊歌
⑪周瑜黄盖的苦肉计 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想一举击败东吴国。在赤壁,与周瑜的三万人马隔江相望。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在船上站都站不稳,一交锋,曹兵就大败。于是曹操采用凤雏庞统先生之计,下令用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黄盖和周瑜知道后密谋一番,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对象就是由黄盖担当,因为之前这条计策就是黄盖自告奋勇自己提出来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相信很多人对这句歇后语并不陌生。单就故事来说,也算是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所以《三国演义》能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赤壁之战”不可谓不精彩。不过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无疑对该战功不可没,再就是周瑜,两人在火攻上不谋而合,然后周瑜和黄盖来了一个苦肉计,周瑜命人打了黄盖五十大板,让黄盖去诈降,取得曹操的信任,然后借机烧船。这场大战的精彩程度让人每次看了都会感到热血沸腾。电视剧是这样表演的: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极有轻蔑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东吴三世老臣,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五十军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其实这一切都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第二天,阚泽前来探望,为黄盖写了一封“投降书”给曹操,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双方约定投降时间。建安十三年冬12月,黄盖选取了十艘战船,船上装满干柴,并在上面浇上油,用布遮好。一切准备停当,黄盖带领战船乘风向长江北岸驶去。满载火物的战船刚驶到江心,黄盖下领张帆。帆一升起,战船立刻飞一般向前疾驶。当船离曹军还有二里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船上的官兵都跳上小船,战船像一条条火龙向曹军的舰队冲去,曹军丝毫没有防备,加之曹操的战船连在一块,这给周瑜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曹操的水军一下就损失了一半。最终是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苦肉计
三国时代(6)
⑫火烧赤壁 十二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时值曹军遭瘟疫流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又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诸葛亮草船借箭解决了东吴军队兵器不足的问题。火烧赤壁之前,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诸葛亮登上七星坛“借东风”,为周瑜破曹立了首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方略,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小船,满载薪草你们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东南风时,十艘船在中江顺风而前,黄盖手举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在离曹军二里许时,黄盖遂令点燃柴草。火烈风猛,船快如箭,尽烧曹操战船。此时,火势延及岸上曹军兵营,顷刻间,烟火冲天,曹军人马被火烧水淹死者不计其数。
对岸的孙刘联军趁乱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无法挽回,当即自焚战船,引军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赤壁大战之前,曹操统兵40万,号称百万,周瑜火烧赤壁之后,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立即撤回北方,只留曹仁、徐晃等守南郡,乐进、满宠守襄阳。至此,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⑬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上有个经典桥段,叫诸葛亮三气周瑜,这实际上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也许是作者有意要想突出诸葛亮的智谋和远见,才使周瑜计谋略逊诸葛亮一筹。由于不服气,所以就造成周瑜时时刻刻惦记着要杀掉孔明。这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上比比皆是。例如:诸葛亮被鲁肃邀请到江东,明知孙权对曹作战下不了决心,还在“舌战群儒”后故意在孙权接见时违背鲁肃再三叮嘱,故意夸大曹操兵力,吓唬孙权;明明知道周瑜是主战派,诸葛亮偏要用他自己篡改过的曹植《铜雀台赋》内容,故意刺激周瑜。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原词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经诸葛亮一改,词赋就变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你说听到这话,周瑜能不生气吗?大乔是孙策的夫人,二乔是周瑜的妻子,老婆都要叫人快抢走了,周瑜能不痛恨曹操吗?当然,诸葛亮改动词赋的用意只是为了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但从这个事例上看,诸葛亮真的把周瑜当成小孩子了,周瑜当然不会甘心屈居于下。紧接着后来的“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又是诸葛亮智胜一筹,周瑜哪能不生气呢?
虽说诸葛亮在协助周瑜破曹大计上帮了东吴很大忙,但周瑜要杀孔明也是事出有因。况且《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题目下写道:“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
“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扩充了刘备地盘,这既没有违约,又取得了胜利,让周瑜怎能不气得暴跳如雷,金疮迸裂,摔下马来,昏死过去呢。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气周瑜”。“二气周瑜”指的是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孙权按照都督周瑜的谋划假意把妹妹许配给刘备,想以此把刘备骗到东吴杀掉再夺回荆州。可是吴国太偏又看中了刘备,把女儿孙尚香嫁给他,诸葛亮设计让刘备安然回到荆州。原本周瑜想用“美人计”逼迫刘备诸葛亮交还荆州,结果弄巧成拙,反倒促成刘备在东吴成功招亲。后来又用送“温柔”计谋迷惑刘备乐不思归,当发现刘备一行逃走时,周瑜亲自领兵追赶,结果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还被西蜀士兵大声喊话讥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以致周瑜气得金疮崩裂,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三气周瑜”芦花荡:芦花荡是荆州城南长江边上一个狭长地带,长满芦苇, 江风吹芦花随风荡扬,人呼之芦花荡。相传此处即《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地方。时周瑜暗想假借攻取西川领兵从此处弃船登岸准备攻打荆州,但被诸葛亮识破其计,派兵围困周瑜于山下,周瑜发现诸葛亮在山上抚琴弹奏自己的《长河吟》时,气得大叫一声又从马上跌落下来,随即被士兵抬回船上,回到东吴周不久,“既生瑜,何生亮!”一口恶气吐出,竟然郁郁而亡。从此“三气周瑜芦花荡”故事口耳相传至今不衰。
三气周瑜
我国《百家讲坛》上有一个学者说,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很有雅量的人,而且还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说三气周瑜的章节是《三国演义》的一处败笔,这就让人难以置信了。根据作为史书的《三国志》记载,周瑜酒后听琴,即使有些醉意,演奏的人出现一点点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一旦捕捉到差错,他会把目光投向演奏者,然后微微一笑,以示提醒,却并不说话。所以才有了“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
易中天认为,一个这么有修养的人,怎么会嫉贤妒能、气量狭窄呢?可是,历史归历史,文学归文学。不能以今人的眼光,拿历史的真实去评判一部小说的优劣与成败。”三气周瑜“不但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处败笔,反而由于对人物的生动刻画与情节的跌宕起伏,成为书中一段精彩的华章,使《三国演义》名扬天下。(连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