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黄河天问》文/卫和平
忽闻河伯招吾,
踏晶波直向银河去。
撕云为筏,拈星作炬,
叩开天户。
翠盖翻时,万蛙齐鼓,
鲛宫倾雨。
见长虹渴饮,双桥化蟒,
吞浊浪、排空舞。
蓦地巨灵喝住:
"是何人,盗吾琼露?"
羿弓怒挽,九霄箭落,
金乌争渡。
玉帝惊堂,龙王献璧,
娲皇羞补。
待归来、袖里青冥震荡,
有风雷语。
注:1,“河伯”(传说掌官江河的神)。“拈星”用手指捏称星的动作。
2,“金乌”代指太阳神。
3,此作以《水龙吟》长调,通过"河伯招魂"的魔幻为开篇,展开天人对话的壮阔图景。上阕以"撕云拈星"的夸张手法突破空间局限,下阕引入巨灵神、后羿等神话意象,结尾"袖里风雷"将黄河精神内化为宇宙能量,更具哲学深度与浪漫张力。暗合黄河奔涌之势。
4. 神话解构中的权力颠覆
- "玉帝惊堂":天庭秩序被撼动(惊堂木本是人界法器反用于天帝,暗喻权威倒置)
- "龙王献璧":传统水神被迫臣服("璧"字双关,既指和氏璧象征正统,又暗喻黄河"浊浪化玉"的生态理想)
- "娲皇羞语":创世女神失语(面对人为改造的自然,连补天者都无言以对)
5. 现实投射的批判维度
- **生态警示**:龙王被迫献宝暗示水资源掠夺,娲皇的羞愧对应着自然修复能力的溃败
- **文化反思**:将"惊堂-献璧-羞语"三个动作串联,暗讽某些环保工程表面敬畏自然(献璧),实则令天地失序(惊堂),最终导致文明本源(娲皇)的失语
- **权力解构**:通过天神系统的慌乱反应,隐喻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僭越已惊动"天条"
6. 哲学层面的悖论美
"羞语"二字最耐寻味——创世者为何羞惭?这实际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荒诞:当黄河需要靠"双桥化蟒"的人造奇观来驯服时,连女娲都羞于承认这是她曾修补过的天地。这种"造物主反被造物震撼"的倒错,恰是对现代文明最尖锐的质询。
7:该词创作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实施期,这种神话叙事实为对"生态治理"与"自然敬畏"辩证关系的诗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