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大湾(散文诗四章)
孙重贵(中国香港)
潮起香港
太平山下,维多利亚港湾波涛滚滚。
九龙半岛上的九座山峰,恰似九条巨龙,香港岛如同一颗明珠,天造地设,形成“九龙捧珠”风水宝地。
岛与半岛之间,四周群山环绕港湾,水域宽深,藏风聚气。东面鲤鱼门,西面汲水门,六千公顷广阔海域,世界三大深水良港气象万千。
大海孕育了香港,香港为大海添彩。
穿越时光隧道,波光浪影之中,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南丫岛深湾中国先民的村落时隐时现;三千年前青铜器时代,大屿山石壁舞动的青铜宝剑寒光闪闪;两千年前战国时代,东龙岛上的摩崖石刻神秘莫测……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彰显香港海的流金岁月。
青山湾的屯门历史,触及我的心灵。浅水湾的深情呼吸,脉动我的心跳。香港海有过无可奈何的沉重叹息,有过可歌可泣的英勇抗争。潮起潮落,心系家国,涛声依旧,归心不改。
海风吹过,吹不走赓续华夏的足迹,海鸥飞过,带不走龙的传人血脉。乾坤旋转瑞珠还,紫荆花开风釆依然。
海上生明月,“东方之珠”共此时。潮起香港,让人神往、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思念。香港的每一天都是良辰佳日,每一天都洒满诗情画意。
风云变幻,香港海魂不变,依然波涛滚滚。香港儿女,依然是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潮起澳门
妈阁庙升起的袅袅紫烟,在澳门的海面悠悠飘荡,飘出一位消灾解难的天后,飘出一个华夏传承的神明。
澳门,一座海洋簇拥的城市。大海,澳门的生命源泉,海浪,澳门的醉美底色,与横无际涯南海共舞,与浩浩荡荡大平洋共生。
走进澳门的海,就走进天风海涛之中,云影天光,碧波万顷。踏浪而行,步步生莲,一种美妙的感觉怦然心动,令人产生太多的神往,太多的沉思。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养育了澳门人,澳门人是海的儿女。
守着澳门海,思想家郑观应写下了《盛世危言》,唤醒百姓救国图强。伴着澳门海,革命家孙中山妙手回春,医国医民振兴中华。想着澳门海,音乐家冼星海激情燃烧,让濠江在《黄河大合唱》中奔流不息。
大海构筑了澳门人的海洋梦,他们与大海亲密无间对话,与大海心甘情愿融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豪情。
一带一路,沟通了东南亚、欧罗巴、阿非利加、拉丁美洲……海在哪里,澳门人就去到哪里。澳门人去了哪里,就把海上丝路延伸至哪里。
涛涛波光映帆影,风云际会万里行,海事国事天下事,镜海浪花寄深情。
蝉鸣荔熟时节,潮起澳门,划着龙舟,唱起《七子之歌》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潮起深圳
赤湾港,襟山面海,雄视波澜壮阔的零仃洋。
海边鹰嘴山顶,穿越历史烟云,左炮台仍然䇄立,默默诉说晚清腥风血雨岁月。林则徐塑像面朝大海,殷殷期待重整山河扬眉吐气。
漫漫历史,让深圳的海太厚重,太深沉。惶恐滩头诉说惶恐,零丁洋里叹息零丁。
海鸥在深圳湾飞翔,飞过了多少次潮起潮落,三角梅在大鹏湾绽放,度过了多少个星移斗转。
悠悠时光,欲说当年难忘怀。海还是那片海,辽阔浩瀚,渔舟唱晚。蛇口“开山第一炮”,石破天惊。从此,海不再是那片海,它焕发了青春、汹涌澎湃。
深圳的海,最爱弄潮儿。深圳人敢于闯海,勇于碰海,善于闹海。立于时代潮头,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鹏城以排山倒海的大气魄,继往开来的大手笔,昂首阔步挺立在南海之滨,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一滴海水反映太阳的灿烂光辉,一枚贝壳讲述深圳海的传奇故事。
深圳的海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美在拓荒牛精神,它美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为深圳海的美丽而自豪,为深圳海的美丽而骄傲。
东方风来满眼春色,深圳海湾花团锦簇。潮起深圳,深圳正扬起风帆,乘风破浪,驶进更辽阔浩瀚的大海,驶向诗与远方。
潮起珠海
一条情侣路,让珠海的海充满无限爱意。
一位珠海渔女,让珠海的海风情万种。
珠海的海,温柔又温馨。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大海仿佛一个巨大的摇蓝,让珠海享受甜蜜的梦乡。
珠海神奇。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三门”之水汇流入海 ,有容乃大。一百四十六个岛屿,如同一百四十六颗珍珠,织成了珠海的桂冠。六百零四公里海岸线,仿佛六百零四公里丝带,让珠海流光溢彩。六千平方公里海域,更是上天赐予的蓝色礼服,把珠海装扮成最亮丽的华夏形象。
神奇珠海。走进飞沙滩,“飞沙叠浪”如痴如醉。玩转东澳岛,“丽岛银滩”如梦如幻。探秘淇澳岛,“淇澳访古”流连往返。阳光,沙滩,海水……“百岛之市”疯魔了游客,惊艳了全球。
香炉湾珠海渔女,爱心飞翔。双手高高擎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向世界昭示光明,向人类奉献珍宝。
春夏秋冬,潮起潮落,守护海洋的珠海渔女,无惧风雨,昂然屹立,站成了珠海的象征。海风轻拂她俊美的面庞,海浪拍打她脚下的礁石。渔女回眸里,浪漫的气息与海洋的芬芳,交织出珠海的海生态优越的文明与时尚。
潮起珠海,珠玉当前,海纳百川。珠海以大海般的博大胸怀,以珍珠般的晶亮之心,拥抱海洋,拥抱世界!
孙重贵简介: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香港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散文诗杂志主编,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历任四所大学客座教授,创作出版专著30余部,作品发表在《香港文学》《香港作家》《人民文学》《诗刋》等百余家刋物和新媒体,入选众多中外选集及教材,翻译成多国文字。荣获冰心奖5次、人民文学征文奖4次、全国散文诗大赛金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文学艺术成就奖”等百余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