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作者:季志林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今年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每一根神经的日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我们这个曾经饱受西方列强践踏蹂躏的民族终于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一回,从此,抗战胜利便成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里程碑。
时光流淌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综合力量的变化,世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变局。这种变化势必带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战略力量的重构、战略关系的重组以及战略局势的重塑,在这一形势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从历史中汲取深刻教训,凝聚和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开创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落后就要挨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辱长达百年的历史教训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回顾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中国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为什么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一而再再而三地任意宰割?而日本仅为区区一弹丸小国,何以胆敢犯我泱泱中华?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通过工业发展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日本推进明治维新,全面引进西方工业体系,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了政治集权与经济并行,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使日本的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此后,资源受限的日本便蓄谋地域扩张,制订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目标直指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
反观彼时的清政府, 顽固坚持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放,长期坚守“闭关锁国”政策,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国内政治腐败,朝廷昏庸无能,经济科技落后,国防外强中干,官员尔虞我诈,民众苦不堪言。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东方大国,竟然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凌蹂躏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最终沦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凄惨境地。
上百年来,除了一遍又一遍与西方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约,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还能做什么?
落后挨打,割地求和,朝廷偏安,人民遭殃,中华民族蒙受的灾难是难以想像的。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无奈的朝鲜不得不向宗主国清政府求援,而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1894年7月25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军队有备而来,有目的而战,清政府则是被动应对,仓促迎战。战争准备的不足和军事力量的悬殊导致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给日本赔偿白银2 .3亿两(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重创,使中国人民背上了战争赔款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使亚洲的宗蕃体系彻底瓦解,实际上解除了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
人心不足蛇吞象,巨额战争赔款为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清政府养虎为患,为中华民族蒙受更加深重的灾难埋下了巨大祸根。
二
妥协退让换不来和平,“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蓄意挑起事端,突然袭击驻守在奉天(今沈阳)的东北军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此后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从此,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东北3000多万同胞从此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正规军1.4万人,警察部队1万余人,总兵力不过2.5万人。而我东北军有正规部队16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共计21.2万人,从兵力上讲,我们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面前,中国军队成了一盘散沙,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惨遭倭寇肆意摧残。
当时 ,几乎所有国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呢?
蒋介石有自已的“小算盘”, 他认为还有比这更着急的事。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后正在江西忙着指挥“剿共”,在他看来,外敌不足为虑,内乱才是心腹大患,为了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惜采取血腥手段消灭共产党,包括铲除其他政敌,使中国长期处于内战之中。按照他的逻辑,“剿共”比抗日更重要,“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中日之间已经摩擦不断,战争一触即发。可蒋介石却明确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
篱笆没有扎牢,豺狼焉能不入?
那么东北怎么办?蒋介石认为交给国联就行了。国联是一战结束后英国牵头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全称为“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派人到日内瓦向国联控告日本的野蛮侵略行径,请求国联出面干涉制止。然而国联并没有把这次事变看成是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也没有对日本予以遣责和制止,而是冦冕堂皇的向中日两国同时发出通告要求双方不能扩大事端并各自撤军,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实质上是对日本侵略者的袒护。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国民党政府居然无视这个通告的荒诞,依然幻想妥协求和,并严令中国军队避免冲突以待国际公理予以解决。
强盗已经闯进我们的家园,而我们却自缚手脚不予抵抗,天真地以为通过外交途径就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的荒诞和悲哀之处。
事实还证明了另一条铁律:弱国无外交,软弱必受欺。英国本身就是靠殖民统治起家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我们却去找英国人说理,岂不是想让强盗主持公道?
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妥协退让,事实无情地戳穿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真实面目,
这种不抵抗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是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从此,日本军国主义便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战争,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三
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从不屈服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中国共产党就是组织动员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先行者。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迅速发表宣言公开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并组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对日寇进行了坚决的抗击,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大批抗日民族英雄。同时,我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抗日力量。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不计前嫌,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最终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升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活跃在南方的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式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开赴抗战前线取得的第一场胜仗,也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一举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中国共产党便支撑起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
四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民党军队斗志涣散节节败退,一时间,“日军不可战胜,中国即将灭亡”的悲观论调甚嚣尘上。同时,也有一些轻敌冒进急于取胜的人提出了速战速胜这一不切实际的观点。中国向何处去?抗战之路该如何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主席高瞻远瞩,冷静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态势,于1938年5月连续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名文章,批驳了悲观妥协的“亡国论”和轻敌冒进的“速胜论”等错误论调,明确指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争的进程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第二阶段为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第三阶段为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我党领导抗日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根本方针。
从此,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旟帜,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在敌后开创抗日根据地,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力的抗日军民不断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积小胜为大胜,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抗击了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付出了抗日将士伤亡60多万人,根据地群众伤亡600万人的沉重代价,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凝聚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延安也由此成为那一时期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五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无比深重的,无数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甚至随时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日军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百姓,罪恶累累,罄竹难书。特别是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疯狂残忍的“杀光、抢光、杀光”政策更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场战争,造成中国军民死亡3500万人。
侵略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将大量中国财富掠为己有,其中:
黄金2.1万吨;
白银2万吨;
粮食8亿吨;
煤炭约6.4—10亿吨;
铜矿5亿吨;
稀土2亿吨;
木材7亿立方米;
文物360万件;
……
国之大耻,民之奇辱, 这笔血债我们岂能忘记!
六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重要责任。
抗战精神是什么?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精神是鼓舞我们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我们必须看到,世界并不安宁,天下很难太平,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会让我们和平发展。这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使出浑身解数遏制中国崛起,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还是军事围堵,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遏制中国。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和前行的力量,面对美西方的封锁、制裁和打压,坚决果断予以反制,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们必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政界一批有识之士曾与中国相向而行,致力于开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和平局面。遗憾的是这一局面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的干扰破坏,在他们的操纵下,近年来日本政府拒不承认战争罪行,不断篡改历史,企图掩盖侵华真象。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日本紧紧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甘当围堵遏制中国的急先锋。对于这个从骨子里就对中国怀有狼子野心的国家,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必须明白,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坚不可摧的国防力量之上的,面对百年变局,我们一定要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努力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当一个强大的中国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时,那必定是中华民族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年7月9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