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颐之暖:探寻医养结合的温情港湾
□ 黄志峰
七月骄阳似火,而在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东里村,一场别样的探寻在康颐养护院展开。我们一行10人,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入这片远近闻名的养老乐土。
在参观前的座谈会上,太阳乡党委书记焦国杰介绍说:康颐养护院的诞生,是邢建华院长四年多心血的结晶。它如一颗在养老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以标准化、连锁式、专业性为目标,在业务规模与服务质量上实现双飞跃,成为全县养老机构的标杆。
走进康颐养护院,安全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些专供老年人生活起居使用的建筑设施,看上去不仅美观大气,而且敦实稳固。办公室同志介绍:它由原东里小学校舍改造重建,当投资300多万元的重修工程接近尾声时,消防安全的警钟敲响。面对推倒重建的抉择,众人皆心疼不已,邢建华却以“安全责任重如山”的决绝,又斥资200多万元进行消防安全大改造。如今,这座养护院在安全的基石上稳健运行,收获消防部门的高度赞誉。
养护康复设施设备的健全,是康颐养护院的又一亮点。郉建华院长介绍说:这里虽无奢华建筑,却有着国内外先进的治疗与康复仪器。2024年10月二期工程投入运营后,205间床位各有乾坤。两人间、三人间、护理间布局合理,紧急呼叫系统、地暖、空调等一应俱全。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多个功能区域划分明晰,为老人提供了便捷与舒适。
院区的环境,宛如一幅清新的画卷。花草绿树摇曳生姿,假山盆景错落有致,30%以上的绿化率让空气都弥漫着清新。院舍布局更是贴心,依据老人需求灵活调整,增设认知性互动景观,细节之处尽显人文关怀。
一支专业的团队,是康颐养护院的核心力量。邢建华院长拥有超25年临床经验,如定海神针般引领着团队。10多名护理人员各怀专业资质,医师、护士、乡村医生各司其职,还有专业管理人员保驾护航。康复师借助先进设备为脑中风患者带来希望,护工们全天候贴心护理,营养师精心调配美味膳食,每个人都将工作视为终身事业,齐心协力,共筑温暖家园。
在医养结合的探索之路上,康颐养护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以人为本,孝行天下,服务老人,回报社会”,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深入骨髓的服务理念。在这里,老人们的尊严与需求被置于首位,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倾听,都传递着尊重与关爱。
“一条龙”养护、“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关爱,无缝对接老人的疾病治疗、康复训练与心理慰藉。从预防保健到临终关怀,医、康、养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让老人们身心皆安。
村卫生所、乡卫生院与养护院之间的绿色通道,为老人的健康编织了一张紧密的防护网。东里村卫生室就设在院内,与乡卫生院协作,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常见病院内闭环管理,急重症及时转诊。


一位姓冯的老人满怀感激地告诉我们,他之前身患新冠疫情后遗症、脑出血和“白肺”等多种重病,在西安的大医院辗转求医,却始终不见好转,儿女们无奈之下,甚至已对治疗不抱希望。然而,来到康颐养护院后,这里却如同他的“重生之地”。如今,他已能独自坐着轮椅,在院内惬意地转悠,整个人精神矍铄,仿佛重获新生。
我们好奇地问他:“老人家,为什么大医院都对您的病束手无策,而这儿却能有如此成效呢?”老人家微笑着,眼中满是感慨,缓缓说道:“是呀,大医院医疗技术确实先进,但这里有着大医院没有的东西。这儿的康养环境格外宜人,到处是花草绿树,呼吸的空气都透着清新,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我们关怀备至,不只是治身体上的病,还特别关注我们心里头的想法,给予我们心理上的关怀。在这儿,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冷冰冰的医院,而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身心都能得到滋养和照顾,病自然就慢慢好了。”
在这里,爱与家的定义被重新书写。先进的设施、周到的服务,让老人无需家人陪伴,也能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养老。入住区域划分细致,夫妻可同住,邻里可相伴。丰富的娱乐活动、公益项目,让老人获得积分换取日用品,生活充实且有成就感。79岁的退休老师冯立刚陪伴老伴入住三年多,老伴身体渐好,老两口逢年过节都不愿回家,直言这里看病方便、环境好,住着踏实。
康颐养护院精心打造的“五有”服务体系,赢得了入住老人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床位使用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区域性临床示范。县政府在此召开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乡党委政府与县卫健委积极推广其经验。而邢建华院长在荣誉面前,不忘初心,继续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化新路径,立志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康颐养护院,它不仅仅是一个养老机构,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园,是医养结合道路上的璀璨明灯,照亮着无数老人的幸福晚年。参观毕,我们一行感慨的说: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这哪里是养老院,简直就是星级宾馆的享受!大家相顾说,等到老了那一天,咱们也来这里颐养天年。





作者简介:黄志峰,网名峰光无限,山西运城人。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稷山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汾水文学》微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