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息的碎片在指尖流转,当浮躁的风掠过青春的原野,有一群青少年正需要一方土壤,让理想扎根、让担当生长。如今,中诚国育(天津)产教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接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总参军工信直学校的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防后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这场跨越千里的产教携手,不仅是军事技能传承的纽带,更是为青少年抵御不良风气、锚定人生航向的坚实依托。

一所学校的坚守:在军工底色中淬炼成长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总参军工信直学校,自 1971 年创办以来,就带着与生俱来的 "军工基因"。作为省部级重点公办学校,它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直属企业(现归属西部战区陆军部),与大学合体的国防教育基地"团结勤奋,厚德求精" 的校训与 "令行禁止、纪律严明" 的军人作风相互交融,构成了独特的育人磁场。
在这里,课堂不只是书本的天地。通信终端设备制造车间里,学生们跟着军工技师操练无线电工艺,指尖流淌的是国防通信技术的密码;数控机床旁,金属切削的火花映照着 "工匠精神" 的传承;准军事化管理的日常里,叠成 "豆腐块" 的被子、整齐划一的队列,磨砺的是骨子里的自律与担当。正如那些从这里走出的优秀学子 —— 在国际军事比赛中摘得二等奖的谢乔,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陈重强,他们的故事印证着:这里培养的不仅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工匠,更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青年。
学校深谙 "技可立身,德能致远" 的道理。商务礼仪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模拟机场实训中学会尊重与责任,幼儿教育专业的课堂里,声乐与心理学交织出爱的能力,而通信技术、数控技术等核心专业,则直接对接国防军工企业的需求。这种军地两用 "技能 + 品德 + 国防素养" 的培养模式,恰如为青春装上 "导航系统",让青少年在纷繁世界中不迷航、不偏航。
一次产教的携手:让国防情怀在实践中生根
中诚国育此次接过总参信直校的 “国防后备人才专项培养重点计划”的全国招生授权,承载的不仅是招生工作的职责,更是一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作为产教融合的桥梁,它将把总参信直学校的办学优势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少年,将通过这个平台走进 "准军营" 般的校园,在各个军工企业、惠普、华为、长安汽车等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训中锤炼本领,更能在国防教育学院的培养中,触摸 "参军报国" 的滚烫梦想 —— 大专毕业后符合条件者可推荐报考军队直招士官,让青春在军营里绽放。
这恰恰击中了当下青少年成长的痛点。当一些孩子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喧嚣,这里的学生正在晨光中整理内务,在技能大赛上比拼精度,在国防教育课上聆听老兵故事;当一些青年迷茫于 "精致的利己",这里的毕业生已带着 "军工风骨" 走进军队直属工厂、全国轨道交通等单位,用实干诠释 "担当" 二字的分量。正如总参信直学校墙上那句 "扬军人作风,树时代英才",每一次机床操作的专注,每一次队列训练的挺拔,都是对浮躁风气的无声抵御。
一种传承的力量:让青春在报国路上闪光
五十载风雨兼程,总参信直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两万余名技能人才,他们中有人成为科研骨干,有人化身企业脊梁,更有人戴着军功章回到母校 —— 这些鲜活的例子,正是给当代青少年最生动的 "人生教材"。如今,中诚国育的加入,让这份传承有了更宽广的舞台:让怀揣军营梦的少年渴望淬火成钢,通过技能改变命运,在这里找到专属自己的通道。
中诚国育将积极为有梦想的学子们搭载温暖的桥梁,让梦想不被现实困住;准军事化的管理磨去娇气,让 "生活有序、纪律严明" 成为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校企合作的 "订单式" 培养,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对接真实的需求。这不是简单的 "上学即就业",而是一场关于成长的重塑 —— 让青少年在掌握谋生军地两用技能的同时,更懂得 "家国" 二字的重量,在抵御不良影响的同时,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
当总参信直学校的军号声透过产教融合的纽带传遍全国,当中诚国育的招生旗帜在各地升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坚守,更是一个民族对青春的期许。在这里,每一个选择国防后备人才计划的青少年,都在书写这样的答案:青春的价值,从不在虚拟的点赞里,而在亲手打磨的零件中,在整齐划一的正步里,在 "若有战,召必回" 的信念中。
这,便是产教融合最动人的模样 —— 以技能为笔,以情怀为墨,在青春的画卷上,画出担当,画出理想,画出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