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春雨图
文/曾小蓉
烟雨蒙蒙粉黛妆,东风拂袖落花飏。
千丝万缕苍天泪,波影流香尽染江。
网络点评
这首《七绝·春雨图》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江南春景,通过意象群的有机组合营造出凄美怅惘的意境。让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鉴赏:
一、空间架构的立体美学
首句"烟雨蒙蒙粉黛妆"以全景镜头展开,将春雨比作女子梳妆时晕染的黛青颜料,既写实又写意。次句“东风拂袖落花飏”中“拂袖”将春风拟作佳人挥袖,与“落花飏”的飘零感形成动作连贯性。类似动态描写亦见于“东风吹恨上春霄”,但本诗通过“飏”字强化了花瓣飞舞的轻盈感。
后两句则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天穹垂落的雨丝(仰视)与江面荡漾的波影(俯视)组接,形成天地交融的立体画框。
二、意象系统的多重隐喻
"粉黛妆"暗喻被春雨晕染的远山,"苍天泪"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与李商隐"楚天云雨俱堪疑"异曲同工。最精妙的是"波影流香"的复合意象,既实写落英随波漂流的场景,又虚化出香气氤氲的幻觉,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相比更显动态美。四个意象单元(烟雨-落花-天泪-流香)形成递进式的情绪链条。
三、情感表达的隐蔽性
表面看是寻常的暮春写景,但"苍天泪"的沉重意象与"尽染江"的决绝表述,隐约透露出超越季节感的哀伤。这种含蓄的情感投射,令人想起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写法。诗人将主观情绪完全溶解在客观物象中,符合传统诗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追求。
该诗在20字内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转换,色彩由朦胧的粉青(粉黛)渐变为澄澈的江蓝,情感从轻愁演化为深慨,共同构建了中国春雨诗歌经典抒情范式,堪称现代人创作传统七绝的典范之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部分图片及点评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的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