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学子赴美免费留学是美国的恩施吗》
一些公知曾到处宣扬:美国对中国是最友善的国家,多次对中国进行过无私的援助。比如,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就是美国拨款援助开办建立的,前后多批次派出学子赴美免费留学,其经费也是美国慷慨资助的。不少人听了公知的忽悠,也觉得美国确是一个大善人啊!
上面公知所宣传的,真相如何?果真如此吗?
非也,事实并非如此!若要弄清事实真相,不得不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讲起。
1900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对此,清政府大开杀戒,大肆镇压。随后不久,也引发了国际列强的强烈反映,俄、德、法、美等八国联军,凭着坚船利炮入侵了北京城。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逐年还清,年息4%,本息合计共约9.8亿两。4.5亿国人,平均每人需负担2两多的白银。
《辛丑条约》,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以出让关税为代价,自此国家关税由外国人控制,赔款也就成为列强控制中国财政、经济乃至政治的重要手段,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04年,中国驻美官员梁诚在与美国务卿海约翰的日常交往中,了解到列强在庚子赔款的索赔事项中,有许多浮夸虚报的不实情况。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索赔,把所谓的人员、装备的损失,无根据地故意扩大,索赔数大大超过了实际损耗数。于是,梁诚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一面向国内打报告,要求清政府交涉追讨,一面主动向美国国会议员游说,要求退还不实款项。后在明恩博等美国议员的推动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并于1908年5月25日通过总统咨文,同意退还一半的赔款1078万美元。
期间,有智囊人物向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退还的1078万赔款,不宜一次性退还,而应分若干年分期进行;二是退赔款项不宜直接支付现金,而应以办学、助资留学生的方式退赔。并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分期支付有利于资金充分周转利用;二是通过资助教育,可以增进中美文化交流;三是赴美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后,必将或早或迟成为中国各阶层中的国之栋梁,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些人在美国学习、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亲美势力。如此这样,必将长期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总统听后,觉得颇有远见。于是,当年7月11日,美驻华公使正式声明:美国将所得的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中国,作为资助设立赴美留学预备学校和赴美留学人员之经费。
现在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而清华学堂的前身,则是“游美肄业馆”,成立于1909年。1910年,清廷批准将其更名为清华学堂。清政府用退还的庚子赔款,进行必要的扩建、筹备,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成立。
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是1909年,计43人;1910年,又选派第二批赴美留学人员70人;1911年,再次派出第三批赴美留学人员63人。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人员不再由政府直接选派,而是由清华学堂赴美学务处负责,经系统代培后择优选派,一直断断续续到新中国成立。
赴美留学人员,先后总计达1000余人。赴美学子中,有不少人心系祖国,主动抛弃优厚的待遇,决心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成归国的杰出代表有:
1.近代科教兴国先驱者、清华校长梅贻奇;
2.无线电先驱者张适全金;
3.中国物理学奠基人胡纲复;
4.奥汉铁路总工程师金涛;
5.思想家、大文人胡适;
6.语言学家赵元任;
7.冶金学家周仁;
8.生物学家秉志、吴宪;
9.农学家过探先;
10.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
11.数学家姜立夫;
12.化学家孙学悟;
13.两弹元勋钱学森(1935年第七届赴美留学)…
后来,英国和比利时等国也仿照美国做法,把虚报多赔应退的款项用于资助留洋人员的经费。赴英留学人员,中国曾派出9批优等生,前后共计193人。学成归国人是中,杰出代表有:
1.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
2.两弹元勋、力学家钱伟长;
3.两弹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4.两弹元勋、光学家王大衍…
另外,还有庚赔赴比利时留学的生物学家童弟周等。
2025.07.08于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