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足球
—— 一个大山沟球迷的自述
作者 姚尚明
诵读 方 哲
伙伴送我雅号“球迷”,
我的心里,酸溜溜,甜丝丝。
酸的是,从未到过正规比赛的绿茵场,
甜的是,这雅号符合我的实际。
我之所以如此坦率,
是因为我对足球,
爱的执着,爱的深沉,
爱的如醉如痴。
我身居山沟,远离城市,
不能目堵足球健儿的矫健身影,
为他们呐喊助威,振臂摇旗。
但千山挡不住心的向往,
万水隔不断情的联系。
我也扬长避短,避实击虚,
着力发挥着自己的优势,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收音机。
报纸上关于足球的报道,
那内容我会一看到底,
重点的地方还会打上标记。
电视里关于足球的赛事,
荧光屏前我会准时“出席”,
即使深更半夜也乐此不疲。
收音机里那“宋世雄”们的解说,
像炒芝麻,那“香味”啊,
牵着我的心飞出关山万里,
飞向云霞天际。
我爱足球赛中技的角逐,
力的抗衡,流畅的传切,激烈的拼抢,
瞬息万变的攻防形势。
我爱球员们奋不顾身,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不断冲破对方的防线,寻找获胜的战机。
我爱防守时固若金汤,反击时“单刀赴会”,
一人牵动万人心,大脚劲射攻破对方城池。
我爱禁区内一场混战,机智的队员,
一记漂亮的“倒挂金钩”,
倒地是那样精彩,进球是那样美丽。
我爱守门员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面对点球,准确判断,鱼跃扑球的英姿。
我爱最后一分钟扳成平局,
一方转危为安,若狂欣喜,
一方丢掉胜局,垂头丧气,
我坚信胜利在于坚持。
我爱球赛在暴风雨中继续进行,
是英雄是狗熊应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见高低,
在极限下获胜的球队才更能使人服气。
我爱裁判员火眼金睛,
明察秋毫,秉公执法,
黄牌红牌给的合理,
不枉不纵不和稀泥。
我爱看台上“山呼海啸”,
小彩旗遮天避日,
球迷们为足球呐喊,
为胜利欢呼,是那样的回肠荡气……
啊!中国足球,你历尽坷坎,
几番轮回,仍不尽人意。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伟大宏愿,
至今还徘徊在嘴巴里。
甲A甲B联赛虽激起小小的波澜,
然而,总体水平仍处在三四流的圈圈里。
你让球迷失望,你让人们着急,你让大伙生气。
但是即使暴跳如雷也代替不了冷静的分析,
上不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有人说,中国教练不行,
一个个败走麦城,下台时都是灰溜溜的。
有人说,外籍教练也不行,
施“大爷”没有带来辉煌,
霍顿也没有创造奇迹。
有人说,中国球员的薪水太少,
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人说,中国球员目前的成绩与他们的薪水相比,
简直不成比例,
他们拿的已经不少,
一个球员需要十万农民才能养得起。
有人说,中国足球有一套官僚体制,
连“黑哨”的处理都在来回扯皮。
有人说,中国足球的改革已经很有成绩,
2000年亚洲杯第四就说明问题,
言下之意似在沾沾自喜。
有人说,我们没有象马拉多纳那样的大牌球星,
范志毅、杨晨……只是小萝卜兮兮。
有人说,我们的球员需要更多地走出国门,去经风雨见世面,
只有卧薪尝胆,才能在将来所向披靡……
停下来吧,
各种争论。
我们无谓地浪费了多少时间,
我们无谓地错过了多少时机。
经验教训当然需要总结,
但是,我们更要做的是一件一件的实事。
我国足球的改革不能停,
我们寄希望于新的世纪。
一位老人说:“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笔者以为:这是战略的一步棋。
我盼着,中国足球在新世纪的崛起、腾飞,
我盼着,国际足坛高高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视频制作:孟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