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暴富
文/路等学(兰州)
前言:刺破集体迷梦的哲学叩问
当“暴富”成为时代图腾,短视频里充斥着财富自由的神话,资本叙事不断撩拨着人们对“躺平”的渴望。但这场全民狂欢背后,藏着一个颠覆性的命题:若所有人瞬间实现财富自由,人类文明是否会如预想般繁荣? 这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对社会运转底层逻辑的深度解剖——文明的根基,究竟是构筑于虚无缥缈的财富幻象,还是扎根于守护生命尊严的生存之网?
一、暴富按钮:文明运转体系的解构宣言
按下“全民暴富”的假设开关,看似理想的图景实则是文明体系的自我解构。人类社会从未以“全民暴富”为目标,而是始终在编织一张托底生存的安全网络。
生存驱动力一旦消失,社会分工体系将全面崩塌。医疗系统因无人坐诊陷入瘫痪,教育行业因师者缺位停滞不前,工业生产随流水线沉寂戛然而止。这些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石职业,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财富自由的浪潮中连锁倾覆。社会运转恰似精密的钟表,齿轮的咬合依赖生存需求的驱动;当这一动力源枯竭,再宏伟的文明大厦也将在供需断裂中轰然坍塌。
二、财富幻象:稀缺性法则的永恒围城
暴富的狂欢,本质是对稀缺性法则的误读。经济学早已揭示:当货币失去稀缺性,新的稀缺会以更隐蔽的形态重生——限量艺术品的文化霸权、星际旅行的技术壁垒、顶级教育资源的准入门槛。人们终将发现,“暴富”不过是数字堆砌的泡沫;欲望的标尺永无止境,多数人仍会被卷入新一轮资源争夺的漩涡。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法国大革命均分财富的激进尝试,最终催生出更复杂的资源垄断格局。
三、生存铁律:分工链条上的价值锚点
“你不干,自有他人顶上”的残酷现实,实则是社会存续的生存铁律。在劳动力市场的天平上,个体价值永远锚定在不可替代性之上。清洁工、程序员、教师……每个岗位都是社会分工链条上不可或缺的节点,任何打破平衡的极端设想,都会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反噬。正如自然依赖每片绿叶的光合作用,社会的存续也仰仗万千岗位的价值创造。
四、文明真谛:从财富幻海到尊严方舟
真正的文明图景,绝非驱使所有人攀登财富的虚峰,而是为每个生命搭建安身立命的尊严方舟。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公共服务的普惠、教育资源的公平——这些看似平凡的制度基石,才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它们托举起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尊严,为病患点亮生命的希望,为年轻人铺设改变命运的阶梯,远比全民暴富的空想更接近文明的终极关怀。
结语:生存之网,文明之魂
撕开暴富神话的华丽糖衣,社会的本质使命清晰可见:不是制造财富狂欢的海市蜃楼,而是编织守护生存尊严的永恒之网。当人们沉迷于暴富幻想时,往往忽略了文明延续的密码——分工协作构建价值共生的生态,制度理性划定生存尊严的底线。理想的社会,不在于人人坐拥金山银山,而在于让清洁工能体面劳动,让追梦者能公平竞争,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社会协作中找到不可替代的坐标,在规则守护下收获有尊严的生存——这,才是文明跨越时空、生生不息的终极答案。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