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归程》
车辙碾过夏的褶皱,归程在蝉鸣里摊开。
小孙女的笑声,是钥匙,轻轻旋开锈迹斑斑的门环——
野草早爬满门庭,以蓬勃的荒芜,替我们守着老屋的晨昏。
《菜园记》
五一栽下的几垅绿,终究没敌过草的野心。
豆角藤蜷在草间,黄瓜花怯怯地黄,像被遗忘的信笺。
我们曾以为种下了整个夏天,却忘了,荒芜比守望更执着。
《樱桃红》
小樱桃把枝头压得很低,红得发亮,像谁没擦净的泪。
孙子的小手够着阳光,摘一串,又一串——
十几回往返,把酸甜嚼进时光里,溅起的汁水滴在青砖上,洇成童年的圆。
《空庄》
鸡不鸣,犬不吠,炊烟的影子早被风刮散。
墙根的马齿苋,在断砖缝里数着日子:
昨天少了张家的窗棂,今天没了李家的柴门,明天,或许连风都懒得回头。
《放羊声》
山头上的喊羊声,是庄里唯一的动词。
苏文雄的羊群,在绿毯上飘,像被剪碎的云。
它们啃着寂寞,也啃着山的骨头,每一声咩叫,都撞在空荡的山谷里,碎成星子。
《雨后山》
几场雨,把山洗成新绿,却洗不掉眼底的荒。
草叶上的水珠,亮得刺眼,像谁藏在叶尖的叹息——
旱了太久的土地,连滋润都带着些小心翼翼的疼。
《彩钢房独坐》
彩钢房里,时间走得很慢。
我数着光斑在铁皮上移动,像数着自己的呼吸。
坐久了,就去院子找那团蹦跳的影子,小孙女的笑声撞在墙上,又弹回来,暖暖的,裹着我的老骨头。
《隔代的依恋》
老母亲当年也是这样吧?
守着院子,守着孙子的脚步,把日子熬成一碗温粥。
那时不懂,她望着孩子背影时,眼里的光,原是把自己的岁月,一点点缝进了孙辈的衣角。
《泪落处》
风穿过堂屋,碰倒了墙角的竹椅。
忽然就懂了。那些被岁月磨钝的牵挂,原是要等自己站在同样的位置,才会疼得清晰。
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像当年母亲没说完的话,终究没忍住,要落在青砖上,洇开一片潮湿的懂。
《轮回》
转眼,我成了那个倚门守望的人。
小孙女的辫子扫过膝头,像当年我蹭过母亲的衣襟。
时光是个圆,我们站在不同的弧上,做着同样的梦——
梦里,总有个小小的身影,把荒凉的日子,踩出暖暖的坑。
《晚秋喻》
人生的日历,撕到晚秋,纸页都薄了。
风卷着落叶,在脚边打旋,像那些没说出口的惦念。
苍凉不是冷,是熟透了的疼,挂在枝头,沉甸甸的,等着被某个瞬间,轻轻一碰,就落了。
《门环上的锈》
铜门环上的锈,是时光的指纹。
小孙女摸它时,指尖沾了点绿,像沾了整个老屋的年轮。
我们总以为能留住什么,却不知,所有的告别,早被锈迹,悄悄刻进了掌纹。
《野草的哲学》
它们从不问归期,只在无人问津处疯长。
门庭的缝隙,墙根的角落,甚至砖缝里的微光,都能扎根。
原来最坚韧的活着,是不盼,不等,只把自己,长成故乡的模样。
《孙子的脚印》
院子里的青砖,记着孙子的脚印。
深的,浅的,歪歪扭扭的,像刚学写的诗。
这些小小的凹陷,盛着阳光,盛着笑声,也盛着我们漏下来的,那些叫做“家”的碎屑。
《母亲的藤椅》
藤椅还在老地方,藤条间的缝隙,能漏下月光。
母亲曾坐在这里,摇着蒲扇,看孙子追蝴蝶。
如今我坐下来,仿佛还能摸到她留下的温度,和藤条上,被岁月磨亮的,那道浅浅的痕。
《山与云》
山是沉默的碑,云是流动的纸。
苏文雄的羊,在碑与纸之间游走,把日子走成一行行短诗。
我们都是山的过客,只有云知道,每座山的褶皱里,藏着多少未寄的信。
《嘻闹的重量》
整个院子都空着,除了小孙女的嘻闹。
那声音落在菜畦里,草就矮了三分;落在樱桃树上,红就深了一寸;落在我心上,那些硬邦邦的岁月,忽然就软了。
原来热闹从不需要太多,一点,就够填满所有的空。
《归途即来路》
走时,小孙女的发梢沾着樱桃汁。
野草依旧在门庭摇晃,像在挥手,又像在挽留。
我知道,所谓归途,不过是沿着母亲的脚印,把自己走成故乡的一部分——
在某个黄昏,被后来的人,轻轻想起,带着泪,也带着暖。
《回乡十帖》
《荒草帖》
野草啊,已悄然掩没了门庭。
我久久注视这荒芜的庭院,
心绪如同泥土一样翻涌不息,
在春去夏至的季候里,
荒草与几垅菜苗默然竞生,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缠绕,
彼此无法辨别,亦无法割离。
《樱桃劫》
小樱桃树垂满红果,
枝头俯仰间皆可见累累果实。
孙儿的小手摘取了十几回,
我凝望着他欢跃的身影,
如同凝望往昔的岁月。
樱桃树在风中轻轻摇曳,
果实由红转深,
如同时间流逝的印记。
《云牧》
羊群散落在青绿的山坡,
在干旱的故乡,它们如同天上云朵。
我听见放羊人遥远的呼唤,
在空寂的山谷间回荡。
羊群移动着,缓慢而安静,
像几片云朵在缓缓飘移。
它们吃草的声音沙沙作响,
像微雨轻吻着干渴的大地。
《守望者》
我坐在彩钢房檐下,
守候着光阴缓缓流逝。
院中嬉戏的童声清脆,
这声音仿佛穿越时空,
唤醒我童年记忆的碎片。
原来守候与守候之间,
竟隔着整整一生时光。
《寂静岭》
村庄空旷寂寥,
鸡鸣犬吠已成往事。
只有山风轻轻吹过,
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
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在寂静里回荡,
更显四周空山无声。
《旱季书》
山野披上新绿,
那是雨水迟来的馈赠。
可满目苍茫间,
绿意却掩不住荒凉。
雨水来得太迟,
山体依旧斑驳;
这绿意像一种渴望,
焦渴地附着在沙石上。
《轮回辞》
孩子啊,你稚嫩的笑声,
此刻荡漾在庭院之中,
一如往昔我母亲在时。
她日日依恋孙辈的身影,
当时不解其中滋味,
如今方知岁月深沉。
原来生命里有些暖意,
只能靠轮回慢慢温习。
《嬉春图》
唯有童声在庭院里跃动,
像惊蛰后初醒的溪流。
他们的欢笑穿透寂静,
像阳光穿透层层云翳。
嬉闹声让空庭暂时苏醒,
在屋檐下,在树影里,
在寸寸老去的时光之间,
投射下新生的光芒。
《彩钢房》
我坐进彩钢房深处,
静默如角落里的农具。
院中笑声不断召唤,
我起身走向那片喧闹。
彩钢房在身后静立,
铁皮映照夕阳余晖,
像一个沉默的证人,
记录着相聚与离去。
《晚课》
晚风轻拂过我的衣襟,
泪光在眼中隐隐浮动。
人生走到这般时节,
方读懂母亲当初的目光。
此刻夕照轻吻着山峦,
也轻吻我花白的鬓发——
往昔与当下在此刻重叠,
皆为晚秋前必修的功课。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