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太白金星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铁骨诗心:徐茂林的文武风华文/湖北孝感郑可儿
在齐鲁大地的渤海之滨,乐陵的黄土地孕育了一位传奇人物——徐茂林。他以军人的刚毅风骨为笔,蘸着岁月的风云,在文学与艺术的长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一、戎马倥偬中的诗意坚守
作为职业军人,徐茂林的人生底色是铁血与担当。从训练场到演兵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践行着军人的神圣使命。然而,在硝烟与号角之外,他的心中始终流淌着一股清泉般的诗意。正如他在《哨所夜思》中所写:“弹壳在月光下生锈,/家书在胸口发烫。/军人的浪漫,/是子弹穿过靶心的呼啸,/也是月光洒在信纸上的温柔。”1971年,当他的处女作发表时,那稚嫩却充满力量的文字,如一颗石子投入文学的深潭,激起了层层涟漪。此后,无论是在边陲哨所的孤灯下,还是在行军途中的颠簸里,他始终笔耕不辍。诗集《鹅卵石的心声》恰似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那些历经岁月打磨的诗句,既有军人的豪迈,又有文人的细腻。他曾说:“诗歌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比子弹更能穿透人心。”
二、才情纵横的艺术人生
徐茂林的才情如同繁星般璀璨,在多个领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散文,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三篇金奖作品便是他文学造诣的有力见证。他曾在获奖感言中提到:“散文是生活的切片,我愿用文字留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温暖与感动。”那些被收录在《诗歌荟要》《遇见》《古韵新声·诗意中国》中的篇章,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而在摄影、书法、美术等领域,他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摄影作品捕捉着生活中的瞬间美好,书法作品则蕴含着刚劲与柔美的交融,美术创作更是将他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曾笑言:“我的相机是另一只眼睛,我的画笔是另一种语言。” 他的诗句“墨染长城雪,笔耕塞北春”(《书怀》),更是将军旅生涯与艺术创作的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文坛与媒体的双重认可
徐茂林的作品和创作经历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媒体的关注。从地方报纸到全国性刊物,从网络平台到电视媒体,都曾留下对他的报道与赞誉。这些媒体的聚焦,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所代表的军人作家群体的致敬。而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他在文坛的地位也日益稳固。
他的作品如同一个个窗口,让人们看到了军人除了刚毅之外的柔情与智慧。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让更多人了解军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不仅有保家卫国的热血,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他的诗句“胸藏百万兵,笔落惊风雨”(《自勉》),正是他对自己军人身份与文学创作的最好注解。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徐茂林依然保持着那份对文学与艺术的初心。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在戎马生涯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他的故事,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既有军人的豪迈气概,又有文人的细腻情怀;他的人生,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铁骨与诗心交织的精彩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他继续用笔墨书写更多的传奇,为文学与艺术的天空增添更加璀璨的星辰。
首发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