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人民路的历史变迁
作者:裴育民
人民路是咸阳最繁华的街道。宽敞的马路,隔离栏杆分流了车水马龙的人流和车流,电子警察疏导着日夜流淌的车辆,让交通秩序变得文明和有序。人行道上的绿化树,以其硕大的树冠,为行人撑起了阴凉,也奉献着绿色。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古老的遗迹上所重现的现代气息。大大小小的店面、超市和商场,琳琅满目的货柜上,永远堆积着买不完的商品,而那些接踵而来的顾客,熙熙攘攘挤满了店铺,大包大袋地掂出他们中意的商品。每到夜里,这条街道上华灯初放,更是繁华似锦,两行明亮的路灯犹如两条巨龙,东西方向伸向两端,把个街道照得通透明亮。那些高大的临街建筑上各种装饰灯、星星灯、霓虹灯闪射着五颜六色的光彩,似乎让人置身于七彩的世界。夜晚的超市店铺更显得灯火通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许在这个时候才有了逛超市的闲情逸致,他们在体验着这富丽堂皇的店内繁华,也在为商家聚集着人气和财运。人民路不管是白天黑夜,不论是春夏秋冬,也不论是阴晴圆缺,这里永远涌动着人流,展现着繁华,呈现着都市的进步与文明。
然而,我最早见证过的人民路并非是今天这样的繁荣。那是1963年,我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时,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干部乘火车到咸阳参观棉纺厂时的感受。那时的人民路是一条沙石路,大概有十多米宽的样子,根本见不到一辆小汽车,偶尔跑过来一辆大卡车,立即扇起满天的灰尘,笼罩着整条街道久久不能散尽。街道两边是一些低矮的小门店,很少见到两三层的小楼房。最显眼的大概要算那座服务楼了,它是那个时期咸阳的标志性建筑。路灯是一根根木电线杆上伸出的小电灯泡,多数灯罩、灯泡还被小孩用弹弓打碎了。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民路并不是咸阳最繁华的街道,中山街才是最热闹的地方。
有生以来第二次走进人民路,是在1968年深秋。16岁时,我骑着自行车到咸阳办事。这时,人民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中间有了绿化带,分开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里已经栽上了梨树、柿子树,后来成为咸阳的一道亮丽风景。挂满枝头的脆梨没有一个人去偷摘,以此而让亲临咸阳的中外游客感慨良多,为这座城市市民道德素养而赞叹不绝。全世界27个国家的媒体对咸阳街头黄梨碰头无人偷摘作了报道。咸阳人的品格与这座古城的久远文明一起蜚声于海内外。不过,那个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人民路的清闲、寂寞与萧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现状,商品流、人流的气息不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1984年,我被组织调到这座城市工作,成了这座城市的居民。这个时候的人民路,仍然是柏油马路,城市面貌没有多大变化。所不同的是咸阳标志性建筑十二层的“凌云楼”开始筹建。这是人民路上最高的商业建筑。这个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着这个城市,她开始蓄势待发,酝酿着如何加快发展,使自己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随后,人民路陆续出现了一批城市建筑工程,诸如邮电大楼、医药大厦、电力大厦等高楼大厦等。沿街的商业门店也实行承包经营,进一步激活流通领域。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人民路的商业气息愈来愈浓。商业流通的发展,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推进了城市商业化快速发展。
到了2000年,市上对人民路进行全面改造,从七厂十字到二号桥3.7公里的路面全部改造成水泥路面,更换了地下排水管网,在七厂十字、人民广场、北门口等重要交通路段,修建了地下互通式人行通道。为了加宽路面,填平了中间绿化带,取掉了电线杆和那些密密麻麻蜘蛛网状的线路网,改为地下电缆,使城市上空变得简洁明快。照明路灯全部换上了新型的钢管灯杆支撑的双排白炽灯饰,使城市的亮化水平明显提升。过了三年多,市上又对人民西路进行改造,使东西十里长街形成一体。此后的人民路商业街更是加快了开发进度,临街高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街景形象不断呈现。那些低矮的建筑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如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路第一高楼“凌云楼”基座上建设的“财富中心”早已建成。这里崛起一座座三十层高、更富有现代意义的咸阳地标性建筑,从而取代“凌云楼”的历史性地位。它的象征意义和其内涵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将无疑代表着人民路是聚财富民的风水宝地和黄金路段。人民路将永远是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和变迁的标记,也是咸阳人的骄傲!
2025.7.6
作者简介:裴育民,网名雨石,陕西兴平人,曾先后担任县市党政领导干部数十年。退休后,痴情于阅读和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生命留痕》《岁月散记》《青山依旧》,视写作为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乐在其中。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