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上的石狮
作者:梅派老生
主播:书东

八十八年前,卢沟桥上的石狮目睹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事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枪声,惊醒了卢沟桥上石狮的沉默。炮弹在桥面炸裂,弹痕深深刻入石狮的身躯。它们目睹了中国守土官兵的鲜血染红了永定河水,见证了中华民族最痛彻心扉的觉醒。石狮不会说话,但那些弹痕就是它们无声的证词。
(日军占领卢沟桥)
今天,当我们站在卢沟桥上凝视这些石狮,它们已不仅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是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精神守望者。
卢沟桥上的石狮群像,本身就是一部凝固的艺术史诗。始建于金代的卢沟桥,以其"卢沟晓月"的美景闻名,桥上五百多尊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石狮或蹲或立,或嬉戏或威严,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然而,八十八年前,正是这座艺术之桥成为了民族苦难的开端。石狮身上那些弹痕与缺损,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印记。当我们触摸这些痕迹时,仿佛能听到那个夏夜入侵者日军的第一声枪响。
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道深刻伤痕。站在今天的卢沟桥上,我们仿佛仍能听到当年《义勇军进行曲》的悲壮旋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些记忆不应随时间流逝而淡化,而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卢沟桥石狮在当代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这些石狮见证了从"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石狮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它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它提醒我们在和平发展中不忘历史伤痛。正如一位抗战老兵所说:"石狮不会说话,但它们记得一切。"
在这座见证历史的卢沟桥上,每一尊石狮都是活着的纪念碑。
2025年7月7日
作者:陈学礼。网名:梅派老生水墨画。居秦皇岛,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爱好写作,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人间方圆》《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视听之友》等报刊上发表散文百余篇。著有散文集《正街漫笔》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