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
一一中国革命暨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作者: 郝 俊 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88周年。
88年前的8月底9月初,在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平原北部,巍巍嵯峨之南,涛涛泾水之北,一方有着光荣革命印记的红色沃土一一泾阳县云阳镇 ,发生了一件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抗日战争史、軍史上具有着极其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八路军云阳誓师抗日。改编誓师后的八路军,从这里和周边的桥底镇、庄里镇分别开赴抗日最前线,成为夺取中国革命暨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云阳革命纪念馆红軍改编八路軍誓师抗日将帅雕像)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七七事变爆发,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然,祸起萧墙,国民党蒋介石致民族危亡于不顾,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国人对中国之前途命运感到渺茫、甚至失望。
在民族存亡的最危急时刻,1935年10月,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兴亡为已任,及时改变党的路线策略,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成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促成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云阳誓师东进,毅然决然的开赴抗击日寇最前线,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战争。
(一)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落脚陕北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改变党的路线策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议还提出:“将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一切抗日的力量共同组成国防政府与抗日联軍”,”把红軍变成全民族的武装队伍,把党变成伟大的群众党,把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结合起来。”会后,党中央速令红一方面軍以中国人民红軍抗日先锋队的名义,跨过黄河,进行东征。同时,向国民党和全社会发出“停止一切内战、联合起来抗日”的号召。
1936年“双十二”,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分水岭”。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为顾全抗日大局,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以此为契机,联合国民党中的左派、争敢中间派、反对亲日派,推进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随并即派出周恩来等人赴西安参与事变的处理解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亦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6项协议。为策应西安事变后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中共中央又再次接受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命令刚刚实现胜利会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各部迅速集结,南下关中渭北泾阳、三原、富平一带。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也随之进驻云阳镇。至此,中国历史的探照灯,在88年前的年末岁首,终于聚焦在了渭北的广阔原野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扭转中国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后,内战基本结束,中共以周恩来为主的谈判代表,坚持人民軍队性质和宗旨、坚持独立自主、坚持“重大问题据理力争不让步”的原则,同国民党就合作抗日、红軍改编等重大问题,先后在西安、南京、杭州、庐山等地进行了多轮、长达7个月的谈判,终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策略方针和主张得到广泛认同。这在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红軍改编八路军、形成全民族共赴国难的局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外革命史上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及軍队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平津沦陷,华北告急,民族危机!九万里山河同悲,数万万軍民蒙难。中华民族在卢沟桥的枪炮声中,彻底惊醒!人民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事变翌日,中共中央即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軍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軍队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固长城,全民抵抗侵略者,驱逐日寇出中国。7月13日,延安召开抗日救亡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7月14日,毛泽东发布《关于红軍开赴抗日前线的命令》。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团结抗日、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三顶政治主张。7月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去庐山,督促国民党实行抗战。最终,迫使蒋介石于庐山正式发表演说,号召全国军民抗日。
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威逼南京。蒋介石终于8月22日接受中共提出的主张,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发布正副总指挥委任令;长征时留在南方地区的红軍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軍(简称“新四军”)。次日,蒋介石又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从而,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至此,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8月25日,由中央軍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发布关于红軍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宣布将红軍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軍总指挥部(后不久改为总司令部),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改编后的八路軍,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和后方留守处。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弟,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穷。加上八路军总部及直属队3000余人,全軍共约4.6万人。为确保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中央軍委同日决定,从改编后的八路军3个师中各抽调出一部,共9000余人,留守边区,并成立直属中央軍委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至此,红軍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工作全部完成。
同日,朱德、彭德怀代表改编后的八路军总指挥部发表就职通电:“日冠进攻,民族危急,敝軍请缨杀敌,义无反顾!兹幸国共两党重趋团结,坚决抗战,众志成城……部队现已改编完毕,东进杀敌……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8月26日,朱德、彭德怀签发了《八路军总指挥公告》,向全国人民做出了抗日图存、收复失地,严明军纪、保护同胞,严惩汉奸敌探的庄严承诺。
[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右)、副总指挥彭德怀(左)在云阳 ]
(四)9月1日,朱德、任弼时风尘仆仆地返回云阳镇八路军总部,传达中共中央有关红軍改编的指示精神,部署出师抗日事宜。周恩来与彭德怀先行赴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东渡黄河入晋抗战事宜。

[ 朱德在云阳红軍改编八路军抗日誓师大会上讲话 ]
9月6日,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分别冒雨在云阳镇大操场、桥底镇三里村旷野上举行隆重的抗日誓师大会。朱德总司令在云阳,亲率全体指战员铿锵有力地宣读《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万众一声,山鸣谷应,气壮山河,如催征之战鼓,激荡着每位出征将士的心,久久地回响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空。誓师大会结束后,朱德总司令、任弼时和刘伯承,即分别率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踏上了东进抗日的征程。115师作为八路军东进抗日的先遗队,不待全师改编就绪即根据中央軍委的命令,于8月22日从云阳先期誓师出征。120师于9月2日在
富平县庄里镇 举行了动员大会,誓师出征。
9月16日前后, 八路军总部即三大主力,先后经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日夜兼程,直趋晋、察、冀三省交界地区,全部投入抗日最最前线,所向披靡,势不可挡。9月23日,八路军总部进抵山西五台县南茹村。当日,即电令115师在平型关、灵邱间布阵,阻击进犯日軍。9月25日,115师在平型关一举歼灭日軍精锐坂垣师团1000余人,首战告捷,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紧接着,百团大战,日軍枢纽要塞连遭重毁;吕梁日寇马踏,察冀倭凶刀横,歼敌无数;太行战敌寇,日名将之花,命断雁门关。八路军战果赫赫,威名远杨,极大地激发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五)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随后,中共中央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10月12日,国民政府确认:陕甘宁边区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属行政区。至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延安(1937年1月由保安迁入),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总指挥部,成为八路军、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红色革命圣地,成为中国唯一光明的地方,唯一抗日的坚强堡垒。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 红軍改编八路军云阳誓师东渡黄河之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到1940年,八路军完全实现了在华北广大地区的战略展开。相继开辟建立了晋察冀、晋绥、山东、河南等8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在长江以北、准河流域广大地区,建立起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撑起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半壁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开始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变。
二、 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实现了中国革命暨抗日战争在战略态势上的重大转折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云阳誓师杭日,开赴抗击日冦前线,对中国共产党掌握中国革命暨抗日战争主导权、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对人民军队建设,产生极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 一)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标志着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戮力抗战,挽救了中华之民族危机,也标志着全国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同抗日大格局的形成。
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在边区、国统区和敌占区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并组织掀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大大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动员全民族抗战,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历史充分证明: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暨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大法宝。
(二)红军改编云阳誓师抗日,表明国民党政府暂时放下原有的政见分歧和意识形态的羁绊,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打开了国共两党之间封闭的最后闸门。
它正重向全世界、全中国民众,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正义声音及壮举;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民抗战的正确策略和方针;推动了国共两党合作领域在軍事方面的深入发展,标志着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全面实现。以此为起点,全国两大軍事集团实现了力量整合,战斗力凝聚增强。改编后的八路军,积极配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地道战等,袭扰、牵制和打击日寇。国民党军队,也在正面战场和远征缅甸抗击日寇中,取得了台尔庄战役、长沙保卫战和缅甸战役等重大胜利。国共两軍的相互配合,对于打败日寇、挽救民族危机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红军改编云阳誓师抗日,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次以合法的身份展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强大的号召力;人民军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民族气节和无比强大的生机活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屡遭失利,八路军、新四军却在后方战场越战越强。据史料记载,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作战达10万次之多,共计歼灭日伪軍125万余人,成为抗日救亡、民族复兴的柱石和中坚力量。全国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还有世界各国,从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看到了反对法西斯、挽救民族危亡的希望,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四)红军改编云阳誓师抗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此为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找到了一条正确、坚实的道路。
八路军誓师,开赴抗日前线,终结了国民党的“围剿”打压,改变了党和红军长期所处的恶劣生存环境,获得在抗击日寇侵略的同时发展自已的良好契机。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尽管本色未改,仍处处设防、处处限制,不断制造磨擦和事变,先后掀起3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不一任何政党和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共中央、毛译东主席,以其坚定的信仰和意志、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非凡高超的斗争策略和谋术,高屋建瓴,运筹帷幄,英明决策,坚决排除国民党的各种阴谋诡计和破坏干扰,坚定不移的组织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顽强抗击日寇,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了亿万民众。不但,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创造了辉煌战果。而且,在抗击日本侵略和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的斗争中,使革命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据党史史料记载,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由3万左右发展为120万;人民军队由当初各路红軍及陕甘红軍4、5万发展到120万,民兵220万;抗日根据地由陕甘1个发展到遍布全国的21个,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个亿,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三、红軍改编云阳誓师抗日,大大提升了云阳这块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云阳,是关中一个有着古老悠久历史的名镇。三皇五帝时,轩辕曾在此西冶浴河谷冶铜铸鼎。战国时,秦置云阳县。南北朝时,又复置云阳县。唐贞观元年,废泉州、温秀两县,改设云阳县,后改名池阳县,8年后又改名云阳县。清代,泾阳县属西安府辖,云阳被明确为镇,从此以自然镇沿袭至今。
(一)云阳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在陕西较早的建立了党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交农运动,并先后湧现出崔贯一、张振海、雷炳南等一批卓越的地下党领导者和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陕西省委直接领导的"西北游击队”在云阳组建,后省委又在云阳成立了泾阳游击队和渭北游击二大队。 抗战前后,云阳地区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前沿哨所、天然屏障。因临近西安,亦是当时抗日最活跃的后方之一,留下了很多的红色印记。
(二)红軍改编八路军云阳誓师抗战,是云阳地区不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大集结、大休整、大检阅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又成为红軍改编为八路军誓师开赴抗日前线的重要出发地。同时,还是中共陕西省委、中国青年工作委员会、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战时青年干部培训班(即安吴青训班)的所在地。留下了文家、毛家大院等一批红軍改编誓师出征的革命遗址。更留下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开国十大元帅中,有8位曾到过云阳。还留下了安吴青训班这一个耀眼的红色遗址。抗战期间,它曾为中国青年运动谱写了光辉篇章。
(安吴战时青年干部训练班旧址)
(三)泾阳人民也无愧这块红色沃土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盛誉。百年来,一心向党,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泾阳县以云阳镇为中心的泾北老区人民,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和抗战精神,发扬老区光荣革命传统,穷则思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消除贫穷,改变落后面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八七”扶贫、新阶段扶贫和脱贫攻坚中,注重从泾北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改善生产基本条件,率先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奶畜产业,创出了一条“菜奶富民”的新路子,给全县乃至咸阳全市、陕西全省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经历了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民族复兴的弥珍。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八路军云阳誓师抗战88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的二十大制订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弘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025年7月7日抗战爆发纪念日于咸阳
作者简介:
郝俊凱(网名:九嵕峻岭),陕西省礼泉县人,1951年农历11月生。从事过县乡共青团、宣传工作。曾任中共咸阳市委办公室秘书科长,中共泾阳县委副书记,泾阳县委副书记兼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咸阳市扶贫办、咸阳市农发办党组书记、主任。爱好文学和理论研究,发表文章诗词200余篇(首),获“伟大征程杯”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二等奖,“中华黄河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诗词金奖。《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